
1、知识的有什么作用?
了解知识的作用前,我们需要知道何为知识?
柏拉图对知识的定义:知识是经过证实了的真的信念,显然不是太科学;陈定学对知识的理解:知识是大脑通过认识所产生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能够对认识对象做出比较合理、可靠的解释。显然第二种定义给出了答案,即解释。
有的解释来自学校学的知识:生物、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有的来自宗教:轮回、灵魂等;有的来自我们自己的想象和猜测,还有的来自毫无依据却符合我们直觉的伪科学学说,我们的成长和学习就是用知识代替想象、猜测、直接和伪科学来解释这个世界的过程。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套关于世界的解释,它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此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观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我们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我们身边事物价值大小的评判。
如何我们关于世界的认知基于知识,那么我们的世界观就更加接近世界的真实面貌,也能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的人、事、物。
不管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我们的三观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大部分的行为和决策,而这些行为和决策最终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将过什么样的生活。
2、我们该有怎样的知识结构?
这里推荐张建林博士的分类法,他以功能和目的为标准,将知识结构分为4大类:
第一类知识:理解宇宙以及人类生存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
这类知识基本都属于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气候学、宇宙学、数学、概率统计等;学习这类知识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基本规律。
第二类知识:理解社会形成和制约个体的社会环境、商业经济环境所需要的知识
这需要涉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等;它们的目的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如:社会的形成,文化、社会交换与分工;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运行体制,理解经济的本质、金钱的本质、科技创新、产业与分工以及政治、法律、道德的关系。
第三类知识:理解自己心理及情感世界所需要的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心理学、哲学、美学、宗教、文学等基础知识;这类知识与我们内心的幸福息息相关。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从本质上了解心智、情绪和情感背后的规律,从而更好的自我掌控;哲学、美学、文学能够帮助我们构建丰富的精神和情感世界,给我们内心带来力量。
第四类知识:专业知识
这是我们参与社会分工,立足社会所需要的知识。
这么多知识结构分类,问题来了?如何开始?从哪里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