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成都的人大多知道太古里,但却鲜有人知道铁像寺水街,虽然她们像俩姊妹,都是依古刹而建的商业街。
铁像寺历史悠久,明万历十八年,掘地,得铁铸释迦牟尼佛像而得名。四十年代初,爱国高僧能海上师进藏学法后,将其开创为汉族地区七所袼鲁巴金刚道场之中唯一的尼众道场,来寺闻法修慧朝拜的信众盛多。寺里的大雄宝殿系成都仅存不多的明代建筑。
铁像寺水街因毗邻铁像寺得名,她身处成都高新区南,在被誉为成都华尔街的天府二街和繁华的天府一街之间。东面不远处是成都的地标建筑之一环球中心,南面紧挨世豪广场、伊藤洋华堂、鹭州里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西面是剑南大道和绕城高速出口,北面是环境优美的锦城湖公园。身处这样得天独厚的黄金地段,水街显得很是娇宠。
水街的门牌坊是大理石材质,古朴、华丽,与铁像寺的大门并排着。走过门牌坊,眼前横着一条小溪,贯穿整条水街始终。溪上间距横跨着六座微缩的成都历史名桥,连接着小溪两岸的街铺。而这六座桥的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详:通锦桥、高升桥、洗面桥、驷马桥、万福桥、万里桥,它们像是一段浓缩的景象,娓娓讲述着文化名城成都的历史故事。
沿溪两岸,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各具特色的餐馆、茶楼、酒吧和咖啡馆,其中最接地气、最聚人气的要数陈锦茶铺。茶铺靠着戏台,戏台下宽敞的坝子摆放着茶桌和靠椅,既可看戏,又可喝茶。茶水收费合理,15到25元不等,大众消费。戏台上经常上演川剧及其他各类演出,有时还放坝坝电影。如遇冬日暖阳,坝坝里便人满为患,一位难求。人们晒着太阳,喝着盖碗茶,扯着闲龙门阵,享受着成都的慢时光,直至日落西山,一盏清茶味寡色淡。
小资和文艺青年最爱去打卡的是一家名为“轻安”的艺术集合空间,这里集素食、家事、书品、雅集为一体,静谧、优雅、纯净。平日里信马由缰的意识,到了这里也变得格外温顺,似乎还能听到停歇下来后的喘息。院外的梨树已经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子,隔窗望去,不仅让人回想起曾经的年少时光。
都市的白领、金领爱去的是几家古色古香的高档茶舍,其中不乏大佬,比如马云。“浣月茶舍”的老板时常指着一靠窗的位置向客人介绍,这就是马云曾经坐过的茶位,仿佛那椅子上还留有马云臀部的温热。当然,客人们定会淡然地笑一笑,但也不拒绝在马云的位置上坐一坐,希望能沾点阿里巴巴的传奇和名人的福气。
在“浣月茶舍”的对面,有一家金丝楠木展馆,很是高、大、上。进入展馆,有一种帝王的感觉,书桌、靠椅、摆件,在一束束灯光照耀下,闪着一丝一丝的金光,勾引着你的欲望。当然,如果你经不住诱惑,想把一两样摆件搬回家,价格定是不菲的,你自己掂量。
水街不长,在靠天府一街的尽头,是一座塔,名回澜塔,取韩愈《进学解》中,“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到”而得名。借鉴了邛崃回澜塔之形,取其回水安澜之意。整座塔为七级六边形砖塔,通高20米。有趣的是,塔的对面是天府国际社区天主教堂的现代钟塔,两座塔交相辉映,中西文化的共融,寓意着成都这座古老城市对不同文化的包容。
水街的另一端出口,掩映在一片紫藤浓荫之中。别小看这紫藤,它可是来自明代新都状元杨升庵纪念园——桂湖公园,由杨升庵亲手所植,距今已有500多年树龄的中国紫藤王。工匠们把分株成活的紫藤移植于此,才形成了这一片承接了500年历史的浓荫。
如果不喝茶,逛铁像寺水街一个小时足矣。闲庭漫步中,你还可以欣赏水街的各色建筑,融合了川西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精髓,演绎着上善若水,街巷合院和闲适安逸的美好生活景象。还有邻水成廊的艺坊,为四川传统的穿斗结构,青瓦屋面,再现了乡土木构的魅力。
我很喜欢铁像寺水街,有时间就会去逛逛。它仿佛是成都的一个缩影,时髦中不乏老成都的风貌,快速发展里有着慢节奏的生活,每行走一步,都像是温习老成都宽窄相济,快慢相融的底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