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
十一点半
22个笔记
第一章 分裂的圣城
>> 1948 年 11 月,当以色列与约旦争夺耶路撒冷的战斗接近尾声时,双方的指挥官在一所废弃的房屋中对各自控制的区域进行了简单的标记。在地图上,以色列控制的区域标记为红色,约旦控制的区域标记为蓝色。在这两名指挥官看来,这张地图上所标示的范围只不过是双方阵地的非正式记录。没人会想到,耶路撒冷会按照他们在地图上所标记的方式成为一个分裂的城市。
>> 在以色列与约旦的停火谈判中,两位指挥官所标记的控制区最终变成了双方在耶路撒冷的正式停火线。于是双方沿着各自控制区的边界设置起了围墙、铁丝网、地雷和路障,夹在红色和蓝色之间的部分则变成了无人区
>> 东西耶路撒冷之间的唯一联系是一个叫做曼德尔鲍姆门(Mandelbaum Gate)的关卡。这道门的两侧都有重兵把守,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准从这里通过
>> 除了西耶路撒冷外,以色列还拥有位于东耶路撒冷的一小块飞地斯科普斯山(Mount Scopus)。从这座山上可以俯瞰从约旦进入东耶路撒冷的道路
>> 。以色列在停战后不愿意放弃这样一块战略要地,所以保留了这块在约旦控制范围内的飞地。根据双方之间的停火协议,以色列只能在山上保留 85 名士兵和 33 名平民,多一个人也不行。以色列可以每两周向山上运送一次补给,但进入东耶路撒冷的车辆必须经过约旦士兵的严格检查。
>> 居住在西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有更多的理由为自己的国家而感到自豪。1949 年,联合国曾经通过决议要求将耶路撒冷国际化,交由联合国管理。对此,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在两天后作出了强硬的回复:他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的首都,并立刻将政府机构由特拉维夫迁往了西耶路撒冷。本-古里安表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与以色列的历史、以色列的信仰、以色列人民的灵魂都无法分割开来。耶路撒冷就是以色列的心脏。」
>> 生活在西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也许可以忽略他们的邻居约旦人,但有一件事情是他们永远无法忽略的:耶路撒冷的灵魂、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的老城位于东耶路撒冷,完全处在约旦的控制之下。
>> 穿过古老的大马士革门,就可以进入这座人类历史上被争夺次数最多的神圣之城。在它 3000 年的历史中,这块城市曾经被征服过不下 40 次,每一次,征服者们都会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起新的城市
>> 在这块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多处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圣迹的地方。对于基督徒来说,这里有基督教中最为神圣的场所圣墓大教堂,即耶稣死后被埋葬和复活的地方。除此之外,耶稣在被钉死之前背负着十字架所走过的苦路(Via Dolorosa)也位于老城内。
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的祖先曾在老城内建造了第二圣殿。当这座圣殿于公元 70 年被罗马人摧毁后,圣殿西侧残存下来的一面城墙——西墙(Western Wall)——就成了犹太人祈祷的神圣场所之一。
对于穆斯林来说,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中圣殿山上的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是最为神圣的场所之一。根据《古兰经》中的记载,先知穆罕穆德曾经在天使的陪伴下在一夜之间由麦加来到了耶路撒冷,并在这里登上云霄,聆听真主的启示。圆顶清真寺现在所处的位置也正是犹太人的第二圣殿被摧毁前所在的地方。
>> 「如果以色列的成立真的符合上帝的旨意,」他们质问道,「那么为什么上帝偏偏要让对犹太人来说最重要的老城处在以色列的领土之外?」
>> 按照传统,每年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会在全国的各个城市轮流举行。1967 年的独立日庆祝刚好轮到了耶路撒冷
第三章 等待
>> 摩西·达扬是以色列人心中的英雄。达扬 14 岁就加入了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犹太人军事组织哈加纳。在 1948 年的独立战争中,达扬是耶路撒冷的指挥官,也正是他亲手用铅笔标记下了东西耶路撒冷之间的停火线。在 1956 年的苏伊士战争中,在达扬的指挥下,以色列国防军只用了 100 个小时就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的名字就是胜利的同义词,他那戴着一只黑色眼罩的冷酷形象就是以色列军事力量的象征。
第五章 孤注一掷
>> 在 6 月 5 日这一天早上将要进行的代号为「焦点」的空袭行动只有一个目标:在三个小时内摧毁埃及空军的 400 架飞机和所有机场。
>> 只有 200 架战机的以色列空军应该留下多少架飞机来保卫以色列的领空呢?焦点行动制定者给出的答案是:12 架。在以色列空军的所有作战飞机中,将只有 12 架战机留在以色列本土,由 12 名最擅长空中格斗的飞行员驾驶,保卫以色列的整个领空。其余的战机将全部被投入到针对埃及机场的空袭之中。
这将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行动,「出其不意」将是这次行动成功的关键。
>> 仅仅在第一轮攻击中,以色列空军就成功地摧毁了埃及的 204 架飞机。
>> 就在以色列空军对埃及机场进行第一轮打击时,在埃及领空中只有两架运输机飞行在空中。其中的一架运输机上面坐着埃及陆军元帅阿密尔和空军司令马哈茂德,他们正准备飞往一个空军基地进行视察。惊慌失措的阿密尔命令埃及各个空军基地的防空火炮不得开火,因为他担心自己的飞机会被防空炮火击落
第八章 赢了战争,输了和平
>> 随着 6 月 10 日下午六点的到来,这场持续了 130 个小时的战争便结束了。同时与三个国家作战的以色列在所有战线上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国土面积与战前相比扩大了 3.5 倍。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在占领了西岸地区之后,终于获得了东西方向上的国土纵深,不用时刻担心被敌人拦腰斩断。在北方,以色列人在占领戈兰高地后,不但解除了加利利湖地区一直承受的叙利亚炮击,还可以进而对叙利亚本土产生威胁。在停战两天后,达扬派伞兵占领了戈兰高地上赫尔蒙山(Mount Hermon)的几座山峰,以军可以直接从这里俯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达扬说,占领这几座山峰的目的是「促进以色列天文学的发展。」
>> 在短短六天里,参战的阿拉伯国家有超过一万名士兵阵亡,而以色列的阵亡人数只有敌人的二十五分之一。埃及在战争中失去了全国 85% 的军事设备,价值 20 亿美元。此外埃及还有 320 辆坦克、420 门大炮和 10000 辆汽车被以军缴获。阿拉伯联军一共有 469 架飞机被以军摧毁,而以色列的损失只有 36 架。
>> 总参谋长拉宾获得了为此次战争命名的殊荣。供拉宾选择的有「勇气战争」和「救赎战争」等名称,但他最后却为这次战争选择了一个最为朴实的名称:六日战争。这可以理解成拉宾作为胜利者所表现出的谦卑姿态,但也可以理解成对圣经中典故的隐喻: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而以色列在六天之内重塑了中东的政治版图。
>> 在失去加沙和西岸之后,巴勒斯坦人所有的土地都落入了以色列控制之下,「巴勒斯坦」彻底变成了一个只存在于字典中的名词。阿拉法特担心,在以色列的统治下经过一两代人之后,巴勒斯坦人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曾经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但如果有人坚持为巴勒斯坦而战,人们就不会忘记自己的家园,复国的希望就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 对于纳赛尔的去世,他评论道:「纳赛尔并没有死于 1970 年 9 月,他的真正死亡时间是 1967 年 6 月 5 日,以色列开始进攻一个小时后。」
点评
点评:
战神达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