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序言具有以下结构:
背景(S)= 人们相信使用X工具将获得Y。
冲突(C)= 确实在使用X,但是只有其他人获得Y。
疑问(Q)= 为什么其他人获得Y?
回答(A) = 使用A+B+X。
这一回答直接引出了新的疑问:“使用这些工具如何获得Y(竞争优势、更多利润)”,并继而引出了关键句要点:
· 使用标杆比对(是指瞄准某一目标、领先者或竞争对手,比较和学习,争取赶超),以判断其产品或服务的相对效率/效能;
· 应用基于业务的管理工具,以判断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 对可能对业务造成影响的流程,着重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针对每个关键句要点的疑问都是“它是怎样起作用的”,用一个单一名词概括这些关键句要点就是“步骤”。但是,并不是列出各个要点,然后提供支持性的论据就可以了。你应当用一个能够概括各要点本质的标题突出该要点所在位置,然后引入该要点。例如,不应该这样说:
标杆比对
管理者们使用标杆比对,判断其提供产品或服务流程的相对效率和效能。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需要:
· 测试关键流程的效率。
· 与竞争者的效率进行对比。
· 找出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
你应当用一个能够更清楚概括要点本质的标题,还应当通过回顾读者已知的关于该主题(标杆比对)的知识,以及该要点将要回答的疑问,逐渐切入正题,提出关键句要点。例如:
对流程的效率进行标杆比对
背景(S)=假设你已经使用全面质量管理,并将处理贷款申请的时间从两天缩短到2小时。
冲突(C)= 可以假定如此高的提高效率足以获得竞争优势。
疑问(Q)= 是否足以获得竞争优势?
答案(A)= 只有与竞争者对比后才能知道。
引出其他关键句要点也应使用同一方法。
确定实际成本
背景(S)=假设你的企业现在已经通过标杆比对,成为最优秀的企业,所以其他企业都必须与你的企业进行对比。
冲突(C)=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前提是提供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实际回报,超过生产/供应该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疑问(Q)= 如何确定你是最优秀的,所获得的回报大于成本呢?
回答(A)= 根据行为而非功能进行成本分析(基于行为的管理)。
调整全面质量管理办法
背景(S)=已经通过了标杆比对,应用了基于行为的管理方法,并且知道你企业的哪些流程与竞争者相比还处于劣势,知道哪些产品或服务成本过高、哪些有很高的利润。
冲突(C)= 应该开始改进这些流程。
疑问(Q)= 这是我们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吗?
回答(A)=是的,但此时进行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针对那些对业务有重要影响的流程。
文章开头的序言与关键句要点的引言的区别,在于读者阅读这两种序言时其思维所处的位置。在全文的序言部分,你的目的是提示读者有关文章主题(当前管理方法)的信息。在第一个关键句要点的引言,你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这一主题为什么与全文的主题相关。在其他关键句要点的引言,你的目的是向读者说明将要讨论的主题与前面已讨论的主题相关。
换句话说,在写关键句要点的引言时,你使自己意识到刚才已经将哪些信息输入了读者的大脑,以及(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读者还需要获得哪些信息才能提出你的下一个要点将要回答的疑问。
想写出好的序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序言中不应含有读者需要证明后才能接受的信息,例如,不应当含有图表。
2.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
在较长的文章中,你还应当对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给予解释。“背景”、“冲突”和“答案”这3个要素不一定要按标准的叙述顺序排列,但是这3个要素必须齐全,缺一不可,还应当组织成故事结构。
3.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序言可包括读者充分理解所必需的任何信息,如:问题的背景与渊源、你与该问题的关联、你或他人之前对该问题所做的研究及发现、术语的定义等,但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也应当用讲故事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