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诞辰70周年,也是他离开这个世界的第28个年头。网上纪念路遥的气氛逐渐蔓延开来。纪念路遥,很大程度是因为他那部著名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还有他以42岁英年早逝的悲情。
第一次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中二年级,那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当代小说。三卷本,几百万字的容量,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并不轻松。但没想到自己一下就沉浸在路遥所描绘的那个陕北世界里去了,对那个从双水村走出来的少年孙少平充满着某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对少平和晓霞的爱情满怀着期待,对晓霞的意外死亡留下了眼泪……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坛正兴起着卡夫卡、马尔萨斯等人的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派写法,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写法则认为是过时并是弃置一边的。但路遥经过充分地比较和观察,仍然选择了现实主义笔法来写《平凡的世界》。结果在一片现代派的氛围中,《平凡的世界》仍取得了巨大的声誉和成就。这是路遥个性和坚持的胜利。
路遥是一个用生命来写作的人。在《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里,他说他的每一个“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为了写《平凡的世界》,他远离家人,独自躲在榆林老家的宾馆里,让外人以为他是精神病者;他亲自下到地下的煤矿井中体验生活…… 最终在完成《平凡的世界》不久,他也永远倒下了。路遥走了,但他却留给我们一个信念:生活即使艰难沉重,却仍要抱有希望和信心,要勇敢地活下去。这大概也是无数人热爱《平凡的世界》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