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登长城前文

登长城前文

作者: 万里寻龙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6:45 被阅读15次

明天准备和朋友去慕田峪,来了这么久北京,这却是我第一次要去北京的长城了。之前也到过山海关,也在不同的地方到过几个孤零零的烽火台,但这次感觉意义很不同了,所以补了一下相关历史,随兴写了一些东西,希望能不虚此行吧。

慕田峪向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

最早至一千五百多年前,时至中国最混乱的时期之一,南北朝。当时战争四起,此地所属北齐,而北齐文宣帝高洋,就是一个有着鲜卑血统的汉人。他执政期间,一度亲自率军翻越山岭,向北进击,一连击败过契丹、突厥、匈奴、柔然等多股势力,号称“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威震戎夏。

但高洋不止于对北方作战,与南方的南梁也不断征战,高洋南伐时,担心北方的各股游牧势力趁虚而入,就从551年开始,不断在北齐控制范围的北方修建城墙,一连数年,累计修建城墙超过三千里。

慕田峪便是这其中的一段。

然而八百年过后,已经经历了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各代杀伐征战,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换了一波又一波。

到了明朝,朱元璋北克蒙元收复中华,洪武六年,大将军徐达受帝命,“备山西,北平边”,巡防一百二十九处关隘,慕田峪便是其中的一段。

彼时这群山峻岭上的城墙,经历过了八百年的风雨,大多已是残垣断壁,如同一条灰蛇一样伏于大明的北境,徐达彼时策马而过,亦不免回想起历史沧桑,岁月峥嵘。

自从燕云十六州被割予契丹,此处竟有五百年落入外族之手,而今鞑虏虽已驱逐,但如何防止山岭的那一边,茫茫草原之上狼一般的目光,则成了徐达、朱元璋乃至整个明朝的心腹之患。

洪武十四年,徐达再次领命,发燕石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宁、界岭等三十二关。

新一代的长城修筑任务正式开启,源源不断的土石再次堆砌于中国的北方,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马蹄所难以逾越的一条巨龙。

得益于前朝的教训,明朝对于修建长城格外重视,不仅要修建长城,从小受封为燕王、一直就在北京生活的永乐大帝朱棣,更是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天子守国门”,抵御外辱在明朝君臣心中的分量之重,可见一斑。而到了永乐二年,明朝正式设关慕田峪,北境军兵,像冰与火之歌中的守夜人一样,“从此开始守望”。

又过了一百年,在明穆宗之时,抗倭名将戚继光跟随前辈们的脚步,也来到这里。在戚继光的坐镇指挥下,明军又前后修复了长城一千公里,修建了一千多座敌楼,而这一段长城也是历代长城中最精致雄壮的一段了。彼时戚继光将军在这条巨龙的脊背之上登高远望,华夏民族千年以来传承着的不屈与荣耀,大概都在他的目光里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十三陵所坐落的位置,大概正在八达岭与慕田峪两段长城之间,可谓是北面而望,巨龙横亘,南面而望,家国历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概便是这样了。

沧海桑田,风云变迁。如今持续了几千年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矛盾,已不再是中华的主旋律,这条以土石砖瓦、汗血浇筑的千年巨龙存在的意义,也不再是刀剑弓马,战乱交加。它匍匐了上千年,沉默了上千年,使这个民族得以传承和伟大,它是这个文明最凸显的脉络,它是这个国度最坚硬的脊梁。

相关文章

  • 登长城前文

    明天准备和朋友去慕田峪,来了这么久北京,这却是我第一次要去北京的长城了。之前也到过山海关,也在不同的地方到过几个孤...

  • 我与北京

    <1> 登长城记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许多登长城游客的座右铭。的确,来长城不...

  • 登长城

    游于京都,至长城脚下。先并坐车行至于其驿站⑴,后坐索车,行至于长城,时天阴,雾雨朦胧索车之窗而望,一片白雾...

  • 登长城

    重阳节后登长城 婉若巨龙欲飞腾 巍峨险峻苍翠茏 男女老幼皆高峰

  • 登长城

    早晨我睁开眼睛,想到第一缕阳光,便想起了老师昨天说,让我们今天去登长城。 上午我们乘着车来到了八达岭...

  • 登长城

    登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为了这句话,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向它奔来。 当我们从霍营...

  • 登长城

    我们第一天去爬了长城!长城比我想象中还要雄伟壮观!感叹战争时期人民的智慧和不容易!长城上面风很大,很冷,但是我们都...

  • 登长城

    今天我登上了长城,长城里面的路很窄,像滑梯一样滑,所以很难走,不过我们有个杆子,那杆子就是让我们来抓着他来...

  • 登长城

    盘亘绵延接碧青,千年修得万里程。 今登长城为好汉,遥敬当年将士灵。

  • 登长城

    2016.4.23-28日早,在游览天安门广场及天桥剧场后开始登长城…… 长城:我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登长城前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te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