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归去来辞》

《归去来辞》

作者: 范多多_3d57 | 来源:发表于2025-11-11 13:50 被阅读0次

《归去来辞》里那一派悠然,确是需要底气的。陶渊明挂印归田,看似潇洒决绝,背后却藏着不必言明的依托。他不必为明日的粟米折腰,不必为冬日的柴薪蹙眉。这份“归去”的底气,虽非金山银山,却也足以将“生存”二字,从容地转化为“生活”。

这份底气的核心,在于他挣脱了“生存”的枷锁。寻常人家的归隐,往往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艰辛,是“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窘迫。而陶渊明的田园,却是“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有僮仆分担稼穑之苦,他才能将体力劳作升华为“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的精神漫步。他的“壶觞以自酌”,也绝非淡酒寡欢,而是能“有酒盈樽”,能招引邻人“披草共来往”,言笑无厌。这份安闲,其下必有一方坚实的物质基石,让他不必在“叩门拙言辞”的乞食尴尬中,磨损掉内心的清高与自在。

于是,他的“躺平”,便成了一种主动的生命选择,而非被动的生存无奈。寻常人的“躺平”,往往是力竭后的喘息,带着一丝“不得不如此”的苦涩。积蓄在飞速消耗,前程在日渐渺茫,内心的焦虑如影随形。陶渊明则不然。他的“园日涉以成趣”,是审美的愉悦;他的“乐琴书以消忧”,是精神的富足。他能够从容地“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正是因为他的世界没有“断供”的危机,没有“内卷”的忧惧。他的“不戚戚于贫贱”,是因其“贫贱”之下,尚有薄产足以温饱,这让他拥有了对抗整个官僚体系的资本,可以从容道出“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然而,若将陶渊明的形象仅固于“有矿的隐士”,却又浅了。他真正的不凡,在于将这有限的物质条件,冶炼成了无限的精神自由。他并非拥有取之不尽的财富,其生活亦有“瓶无储粟”的时节。但他的伟大,在于为后世树立了一种典范:如何在有限的物质框架内,最大限度地拓展心灵的疆域。他并非教导人们不计后果地逃离,而是启示我们,在追求“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的安稳与“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温情时,更需守护“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内在丰盈。

归根结底,陶渊明的“归去”,是一种幸运的、也是极具门槛的理想。它需要那“不必为五斗米折腰”的初始积蓄作为船筏,方能渡向“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彼岸。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那艘船或许难以企及,但那份于日常中栽种菊蕊、于纷扰里倾听清流的心境,却是可以向往并培植的。真正的归隐,或许不在于身处何地,而在于内心是否拥有一方不受惊扰的田园。

相关文章

  • 诗词赏析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 《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 欧阳修 ...

  • 随手抄-认真写-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辞

  •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

  • 晚遇,亦可沉迷

    晚遇,亦可沉迷 ——读《归去来辞》 迷上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已过半百,可谓晚遇,新鲜之感不输初读时,心境已全然不同...

  • 临赵雪松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魏晋风流。

  • 【练字】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点击听唯美音频)

  • 20211202

    今天20211202正读反读都是一样的,就读一首归去来兮辞吧。 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 ·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

  • 陶渊明:归去来兮

    北宋欧阳修曾云:"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很显然,在欧阳修眼里,对于淘潜而言,《归去来兮辞》...

  •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

  • 那些年我们学过的课文(2)

    心境:《归去来兮辞》 我相信我们目睹了现场 《归去来兮辞》从汉语的河里上岸 满面沧桑地出现在面前 一些幼稚的时间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去来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zsf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