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第一项任务思考题
一、伤寒概论(一)
视频1
1、 伤寒学为什么是万世法?
答:因为伤寒论搭建了一个开放的疾病模型,后世医家可以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尽情的去发挥学术特点。
2、 仲景给中医做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答:创立伤寒论,将中医的理、法、方、药有机结合,奠定了中医成为一门完整学科基础。
3、 吴述伤寒研究讲的是什么?特点?
答:讲述六经五法,病症证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特点:讲法,五法六经,大道至简,厚书读薄。
4、 重订伤寒讲的是什么?特点?
答:主要将金匮融入六经,温病融入六经,梳理各家学生源流,整合中医理论,实现内外一统,寒温一统,古今一统。特点:方和药,后世诸家融入伤寒,六经定百病,重建中医学术体系,不厌其烦,薄书厚读
5、 伤寒汇通讲的是什么?特点?
答:以伤寒为基础,分析疾病模型,探求中西一统,主要讲究理,探求六经本质,一通百通。特点:六经本质,再把厚书读薄,返璞归真。
视频2
1、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答:中医形成与发展
先秦:难经,内经 奠定中医的理和法
两汉:伤寒和本经,方和药基本确定
唐宋:方剂学为特色(以伤寒为主体思想,以方剂学为特色,没有脱离伤寒杂病论框架)
金元明期:各家学说形成,寒凉派,滋阴派,补土派
民国至今:汇通
补充:学术太多,越不接近其本质,如同盲人摸象,说的都对,但是有局限性
2、 汇通各家和中西汇通的重要性?
答:汇通各家是为了中医一统
中医一统面临着困境,中医理论是碎片化的,传统在丢失,文化背景在丢失,不能融入现代,中医未来的出路是中医一统,因此要汇通各家。
中医汇通的重要性是为了建立中西一统,这是未来的道路,西医已经从基因水平上从下到上切入,中医还没有完成整体到细化的转化,因此中西汇通对中医未来的发展有帮助。
3、 谈谈你对麻黄汤的理解?
答:过去对麻黄汤的理解是伤寒表实症的理解,经过吴师讲解后,理解了,中医和西医师是可以互相诠释的。西医的感冒药用的是伪麻黄碱+解热镇痛的药,如同麻黄汤中的麻黄+桂枝,加强发汗的作用,桂枝本身也有解热镇痛的作用,症状严重些,有咳嗽,加杏仁之类的,有止咳的作用,这是麻黄汤中杏仁的作用。如果感染严重,麻黄的中甘草,相当于激素的作用。所以吴师在麻黄汤的中分析,从西医上做了诠释,让我更深入的理解了麻黄汤
视频3,4
1、 中医有哪八大流派?
答: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寒凉学派,补土学派,攻邪学派,滋阴学派,扶阳学派,温补学派
2、 伏邪温病的特点?
答:处方基本从黄芩汤而来,基本从少阳处方来,转出少阳。冬伤于寒,春必必瘟,春天在少阳,主肝,因为寒邪化热,都从少阳转出来,原理,少阳之上,火气至之。
3、 中医一统的内容?
答:寒温一统:统一伤寒和温病
内外一统:统一外感和内伤
古今一统:统一时方和经方
一、伤寒概论(二)
视频1、2、3
1、 最常见的中医疾病模型是?
答:辨证治疗(疾病生理应答),疾病千差万别,但是身体对疾病的应答是有模型的
2、 伤寒两个重要流派是?
答:方证学派(日本皇汉医学为代表,特点:非常简单,一学即会,结合方证,缺点是难以提升),气化学派,是神,以陈修园为主要代表
3、人生六经化生的六个阶段是?
答:六经化生的六个阶段:
27 (28):天葵至,太阳经主之
47 (48):盛状,少阳当令,阳明
67(68):三阳脉衰,面焦,发始白(太阴,少阴)
77(78):肝气衰,筋不能动(厥阴)
77-88:天葵竭,生殖功能丧失
88-命数:厥阴到阴阳离绝。
视频4
1、 中医古籍大约有多少种?
8000多种
2、 中医未来发展要做加法还是减法?
做减法,建立开放的学术体系,即能做减法,也能做加法
3、 五法六经的特点是什么?
五法:标本法,聚类法,平脉法,抓独法,截断法
标本法:讲理,聚类法,讲法,平脉法讲方和药,这五法是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不甚其烦,大道至简,直取疾病,独处藏奸。
同时,以六经气化为基础,融通各家学说,可以实现中西一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