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逛了一圈,本着见贤思齐的想法大体看了看简书上阅读量极大的文章,发现了一些当下简书人们的阅读偏好。
我主要把这些文章分为四个主要类别
一、此情似愁不是愁
在我随机抽取的阅读量过万的文章中,有这么几篇:①“睡过的男女,还能做朋友吗?”、②“'我们离婚吧,孩子你自己带'35岁男人的忏悔刷屏”
③“凌晨一点,老公呼呼大睡,我却泪流满面”



如果说前半辈子陪伴我们最多的人是父母,那么后半辈子陪伴我们最多的便是配偶和孩子。
年轻的男女在脱单—分手—脱单,面对的是当下的另一半是否能伴终生,渣男渣女在肉欲与金钱中狂欢,浪得起起的趁着年轻尽情浪,浪不起的憧憬着能像浪的起的那样酣畅淋漓地浪
结婚了的,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留下的只有平淡的柴米油盐。上有老下有小,每日睁眼面对的便是袭来的生活压力。
这是人的普遍的情感经历,它们总能在某个瞬间引起你心中的些许共鸣。
二、前路茫茫何作舟
“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了吗?”
“上了大学才知道,上了专科才知道”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是现实中,眼前的苟且便已经压得你根本无暇顾及那遥远的诗。毕竟诗和远方再美,也总不能当饭吃。仔细想想,心中还不由得泛起一丝小心酸。
“如何能早日经济独立?”“将来我该怎么才能活得像个人样?”……这些都是当今人们内心深处无助的呼喊
于是,相应的,各类提高收入的,怎么写文章能拿更多稿费的,“我如何月入×××的”文章和视频便击中了年轻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各类“成功人士”的成功经历自然也将收到热捧
三、尴尬与奇葩经历


这类文章从标题上看,第一眼便抓住了人们的那颗八卦的心,以此吸引点击量,进而增加阅读量。可见标题起到的作用有多大。
四、关于钻的作用
在这些阅读量大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钻的数量,它可以不是那么多,但绝对不会算少。
人总有种心理,看到他的钻多,便点进去看一看;看到他的文章阅读量多,便点进去瞧一瞧;看到他的赞挺多的,那就随手也给一个赞。
而对钻较少,阅读量较少,赞比较少的文章,他的内心会更偏向于不看、不赞。
人们习惯了锦上添花,却还不大愿意雪中送炭
这,也许也是马太效应的另一个表现形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