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次两篇课文一起学。
《现代诗二首》是有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组成,《繁星》的作者则是巴金。三篇文章皆是名家。我们一起运用之前学习过的方法来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修辞方法,到想象画面,到自由仿写,学生总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有学生好奇第四课《繁星》,为什么作者刚开始说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后来用星群密布,再后来用半明半昧来形容星星呢?真的是出乎了我的想象。当时,我也是停顿了一下,才给学生说:“从密密麻麻到半明半昧,代表着经过时间的积累作者的学识和见识越来越高,用词越来越精准。任何人,只要潜心学习,都是会有进步和提升的。”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值得肯定的是,学会思考是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是我最近才感悟到的,有输入,有输出,知识的宫殿才会越建越雄伟。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学生已经会自行判断了。
我让学生一边闭着眼睛听课文朗读,一边想象画面,“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怎么描写?”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与课文内容对照,看看差距在哪,有没有用上一些适当的修辞手法等。
写作本来就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就先从小片段仿写开始。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我是有信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