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四点,到大院南门东侧去做核酸。
走在路上时顺便打开“简书”。“消息”中有一个“其它提醒”类消息,“难道文章被锁了吗?”我想,因为锁文的消息在“其它提醒”中。
“你的文章《子乔》已被加入专题《捡一个好文》”哦,不是被锁,而是有专题收录了。原来不是坏消息,而是好消息。
点开《捡一个好文》,“非村编”,是非村老师编录的专题?我睁大眼睛仔细看,没错,就是非村老师。想起来了,上次一位文友的文章《奶奶的老物件》就是被收录在这个专题的。
太棒了!如此简单、朴素的文字竟然被非村老师看中了。非村何许人也?“简书”小说、故事文章类的伯乐,大神级的人物,不仅当伯乐选文章,她自己的文章也写得一级棒,经常得到平台机构“超赞”支持,令人“须仰视才见”。
意外惊喜,鼓舞人心。跟自己说声“加油”吗?但我不想说“加油”,虽然自己会全力奔跑。
突然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里的几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前段日子一连读了好几个版本的《徐志摩传》《陆小曼传》以及《林徽因传》,读后自己的心情以及对他们的评价都比较复杂,再读徐志摩的诗和散文时,心情也与以往不再一样。
前些天在一篇文章后面跟简友交流时说过,关于写作,停了一段时间,“给自己放了个假,再回来以‘小白’的姿态与感觉随意书写。”没错,给自己放了个假,时间上、心理上都给自己放了个假,努力放空自己。
人生苦短,特别是步入中老年之后,更应该看轻结果、得失,好好享受过程。也比如弹钢琴。原本打算退休之后学的,没料到一次打乒乓球时手撞上球台撞断了手掌骨,考虑到自己打乒乓球已经多次受伤,此后就彻底告别了乒乓球。放弃一个多年的爱好,心里有较强的失落感,那就启动一个新的爱好来填补空白吧,于是开始学习钢琴。“乐器之王”不是白称呼的,而我可用于学琴、练琴的时间还是太少,有时学起来就感觉比较难。比如上节课学的是《沂蒙山小调》,虽然只有短短几句,由于编曲用了民族小调(A大调),弹起来就不容易,特别是左手的协调。老师演示了一遍后,给我自己试着弹,老师在旁边辅导着。到最难的地方时,我有点蒙圈了,一时连五线谱也显得陌生。老师看着我不说话,我知道老师是不满意了,心里很惭愧。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好在手还没像过去那样发抖。
回家之后认真练习,费了好大劲,才慢慢弹连贯了。查看了网络上的视频,人家一点点大的孩子就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得很流畅。起身休息会儿的时候,用手机放点音乐听听,正巧是一首《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突然就感觉有点灰心,也有点心酸,眼泪差点流下来。
“老师,这次的曲子一下子弹不好,以前的也有一些‘夹生饭’,我想自己复习一段时间,暂时不打算学新的内容了。至于什么时候复课,我后面再联系您。”我给老师发了个信息。同样给自己放个假吧。善待自己,不要折磨自已。
有些路,只管好好走,一路心存感恩,享受过程,不说“加油!”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压力
可能有人觉得有疑问,你不是说“一息尚存就别说跑不动”吗?没错,是我说的,那是指锻练身体,是说运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