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郎当岁了,才开始有了些许思考,估计是因为当妈妈了,而且是一位单亲妈妈,带着一个两岁的儿子。估计会有人想问,孩子还这么小,怎么就走到了这般田地?孩子,好可怜,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了。
这当然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但是孩子的人生和我的人生,从来都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为了给他一个看上去完整却缺貌合神离的家,我做不到。但我可以做到,每天都尽力做好自己,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内心有爱,眼里有光,脸上有笑,生活有料的正能量爆棚的快乐妈咪。
一个被爸妈捧在手心宠爱了几十年的女孩,突然得一个人承担起养孩子的重任,其中的辛苦和不易,自不必说,但我向来都把自己排在生活的强者这一队列里。打造我的晨起型人设便是最有力的说明。
有的人可能会说,你肯定是全职妈妈或者自由职业者,即使早起了,白天也有其他很多自由的时间可以补觉,或者即使整个人浑浑噩噩,作为家庭妇女也不会有啥大差池,无非就是硬挺呗。
我是一名私立学校的九年级的英语老师。早上7点20有早自习,晚上8点20下晚自习。遇到值周时,都是早上6点30到校,晚上10点10分离校。白天在学校的时间,不是仅仅上两节课罢了,还有成堆的作业待批改,更有会议、文字材料、临时性的任务、学生的课后辅导等,在等着我一件一件的去完成。
有了孩子后,我的时间已经不单单是只属于自己了,因为只要孩子醒着的时候,尤其是在儿子一岁多会走路了会牙牙学语了之后,我所有在家的时间,都只扮演了一个角色——孩子他妈。他会拉着我的手,要我陪他玩。本来作为职场妈妈,就对孩子有些许亏欠心理,觉得没有好好陪他,所以这时候,他的诉求,我无法拒绝。
可是,我的人生里不只有儿子呀,还有诗和远方呢。于是,我选择了早起。有的人说,我就是起不来,大冬天的被窝里热乎着了。再说,起来那么早干什么,又没啥事儿。不瞒你说,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我不仅习惯了早起,而且爱上了早起,更给自己贴了标签——晨起型人设。任何艰难困苦,在追逐梦想的途中,都不会再成为阻拦。比如,我早起后会读书或者写作,这两样都是我乐在其中的活动,所以我早起是奔着喜爱之事去的,那早起也就没有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一如辛苦攒钱的人,大清早排队去买心仪的房子,他也不会觉得早起是多难的事儿。说来说去,愿不愿意早起从来都是目标感的问题。有了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就会发现没有时间是生活中听起来最真实的谎言。
那在打造晨起型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找到自己所爱。真正喜爱的东西,才有坚持下去的原动力。就拿我来说,如果是让我早起晨跑5公里,估计我怎么也起不来,因为我一般习惯在下午或者晚上运动。
二、循序渐进。要早起的前提是必须要早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戒掉手机是早睡的第一步。至于早起渐进的尺度,以10到15分钟为宜。比如平时是7点15起床,突然把闹钟订到5点30起床,这是不合理的。因为生物钟的调整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我没能够给我儿子一个完整的家,但是我树立了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榜样,给了他很多很多的爱,记下了很多很多的思考,希望这会带给他一点什么,即使多年后,我们也只是又一次的目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