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普通家庭里,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和子女间总是容易发生不愉快,在意见不统一时,父母会觉得,“我是家长,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当然应该听我的,再说我都是为你好”,而子女会认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你应该尊重我的决定而不是代替我做决定,如果最终证明是错的我自己可以承担”,因此双方发生争执,最后通常会争个输赢,而事实是不管谁赢,都会是输家。如果子女屈从于父母,一定会心生埋怨,甚至怨恨父母,或者做出表面服从的姿态背地里仍坚持自己的做法;如果父母做出让步,子女貌似赢了,但会助长孩子的霸道习气,父母也会倍感挫折。争执的结果是,没有赢家,一争吵就大家都输了。
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里给出了第三法,即没有输家的方法,它是怎么做的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出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和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冲突一样,协商解决。为什么在父母子女之间通常不会想到这种方法呢?因为父母不容易放弃自己的权威,不愿意与子女平等对话。殊不知,这种对话对我们解决冲突非常有效,这样讨论问题,既有利于增长亲子间的感情,又有利于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还会让孩子自觉执行解决方案,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放下身段,给孩子一点表达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