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六、被歧视、被迫害、被屠杀
犹太人的历史主题就是驱逐与回归,从犹地亚流散出去,无时无刻都在盼望回到耶路撒冷,两千年来,一直没有改变。和这个主题相伴随的,就是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受尽歧视,不断地被驱赶、受迫害,甚至被屠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有六百万的犹太人被杀害,他们多数死于希特勒的集中营,占到全世界犹太人口的三分之一。当时波兰是世界犹太人中心,也是最大的犹太人聚集地,在波兰百分之九十的犹太人被杀害。
一直以来,以为犹太人不受欢迎,遭到大规模的迫害是希特勒干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欧洲的反犹形势就非常严峻,欧洲的主要国家,包括苏联等,都是反犹态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犹太人受到了严重迫害,但是英国依然阻止犹太人移民到英国的属地巴勒斯坦。
一战之前,对犹太人迫害事件当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书中记载的基希涅夫事件。百度中找不到相关事件的详细资料,所以将书中的记述完全摘录下来。
这一恐怖事件发生在1903年4月19日复活节星期日:
刚开始年轻人开始驱赶楚夫林斯基(Chuflinski)广场上的犹太人,后来,借着节日的气氛,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加入进来。当天下午,大概有25支人数在30一50人之间的队伍冲入比萨拉比亚首府的犹太区,男性青少年带头砸房屋和商店的玻璃,皇家学校和市内的宗教学院的学生们拿起铁棍和斧头紧随其后,强盗们也加入进来,掠夺和毁坏财产。当地警察没有干预,秘密警察局局长拉文达(Levendal)
还鼓励这些行为……坐在马车里行驶在街上时,东正教主教雅科夫(lakov)还祝福那些大多为摩尔多瓦人的攻击者。
当暴徒们发现政府不会干预,事态就进一步恶化,接下来的事情简直惨不忍睹:
当晚人们开始实施谋杀和屠杀……5万犹太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成为这些野蛮行为的受害者……一名两岁的男孩活着时舌头便被制掉……迈耶·韦斯曼(Meyer Weissman)小时候有一只眼睛失明,为了让暴徒饶他一命,他交出60卢布,暴徒首领收钱后不但砸掉了他的小杂货店,还挖掉了他的另一只眼睛,并对他说:“这样你再也看不到基督徒孩子了。”有的犹太人脑部被打入钢钉,身体被切成两半,肚子剖开后被塞进羽毛。妇女和女孩惨遭强奸,有的人还被切掉乳房。
恐怖事件不断升级,后来《圣彼得堡宣言报》(St.Petersburgskiye Vedomosxi)报道说,上层阶级的人“淡定地走在街上,目睹这些惨状而完全无动于衷”。直到内务部部长给总督发电报,要求他阻止屠杀后,军队才出动,4月21日上午开始戒严。
犹太人死伤惨重,集体迫害导致34名男性(包括两名婴儿)和7名女性遇害,后来又有8人死于重伤。财产损失也非常严重。一名在集体迫害后赶到现场的记者说,当地的非犹太人没有表现出“遗憾和悔恨”。
这样的惨状令人震惊,也让更多的犹太人坚定了复国的信念。但是,这样的迫害行为和二战时期希特勒动用国家机器大规模的屠杀犹太人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犹太人为何屡遭迫害?
首先是宗教因素。传说耶稣是被犹太人出卖,后来被罗马人处死的,加上基督教和犹太教某些教义上的冲突,长期以来就形成了犹太人被基督徒仇视的传统。
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因素。犹太人被迫流散世界各地,没有土地,只好从事商业和金融。在长期的生存压力之下,犹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很快的就成为当地的富有者。这时候,犹太人就被看做剥削者,难免遭到当地居民的嫉妒,引起愤恨之情。一群外来者,不管到了什么地方,总要和当地居民发生土地和经济方面的冲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化上的差异。虽然流散世界各地,但是犹太人信守传统,他们的服饰、语言、生活习俗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他们喜欢聚集起来,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就和当地人形成了文化上的隔阂。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犹太人就成了出气筒和替罪羊。
当然,希特勒对犹太人是极端仇视的,为了宣扬雅利安人种的优良,就将犹太人做了反面的榜样,他很好的利用当时欧洲人的反犹情绪。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犹太复国主义试图让全世界认为,犹太人兴起的民族意识只是为了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他们只是用新办法欺骗头脑简单的非犹大人。他们丝毫不打算在巴勒斯坦建国和生活,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建立一个国际诈骗组织的中心。”
遗憾的是,这样的观念很快成为德国人的共识。
图片为电影《美丽人生》剧照,影片展现了二战中犹太人的美丽爱情和悲惨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