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记录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比起描写,我觉得更应称作记录,全文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用最质朴、干净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读来让人莫名的感动。每篇故事我都很喜欢,鉴于篇幅有限,挑几个来说吧。
《惠安馆传奇》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情窦初开的少女秀贞遇到年轻学生思康,坠入爱河,未婚先孕,思康承诺过段时间来娶她,结果一去不返,私生女为世俗所不容,惨遭抛弃,秀贞在双重打击下精神失常,整天疯疯癫癫。秀贞的故事并不新鲜,经常会在其他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中看到类似桥段,但是让人感到更加痛心的是故事的结局,英子发现自己的玩伴妞儿就是秀贞丢失的女儿(妞儿被一家唱戏人家收养,跟随养父学戏,养父母待她不好,经常虐待打骂)。在英子的帮助下,秀贞带着妞儿去找思康,两人却在雨夜被火车撞死。或许这个结局对秀贞和妞儿都是一种解脱吧,秀贞不用再惦记思康和小桂子,被人背后议论,妞儿也不用整天苦兮兮的学戏,受人打骂。小孩子的善良也让人动容,英子虽然年纪小,但却很有同理心,知道妞儿被打要去找亲生父母,会替小伙伴难过着急,秀贞要带妞儿走,偷偷拿来妈妈的金镯子给她们做盘缠。小孩子似乎什么都不懂,但其实什么都懂,心中的那份爱更是不掺任何的杂质和私念。
《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两个伤感的故事,它们都道出了离别的伤感,一个是生离,一个是死别。
宋妈为了生计,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到英子家做奶妈,一做便是四年,中间都不曾回去过,最后得知牵肠挂肚的两个孩子,一个失足落水夭折,一个被丈夫送人,这对她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一直在照顾别人的孩子,却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对一个母亲而言,恐怕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了。宋妈同时也坚强的让人心疼,她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先是寻找女儿的下落,未果后听从英子妈妈的建议,打算回家再生小孩。但对于这个选择,又是让人说不出的难过,回去面对一个整天沉迷赌钱的丈夫,还要再和他一起生活,能有什么盼头呢?而宋妈早已和英子一家,尤其是几个孩子有了感情,对于英子和她的弟弟妹妹们来说,这是一场生离,虽说英子妈妈承诺等宋妈生了孩子,再请她回来,但我隐隐觉得,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远了。
《爸爸的花儿谢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写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他鼓励英子要闯练闯练,告诉她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然而英子闯过去了,父亲却不在了,就像英子说的,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长大有时仿佛只是一瞬间的事,但这种长大叫人心疼,它往往伴随着至亲的离去或是生活的剧变,是生活把孩子逼成了大人。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小孩的人,但却喜欢以儿童视角折射生活的作品。不喜欢小孩是因为我不够外向,无法很好的融入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他们。喜欢儿童视角的作品是因为在看的过程中会触动小时候的感受,对于小孩子的心思特别能感同身受。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敏感孤独的内心感受一直记忆犹新。爷爷奶奶溺爱我,但是毕竟隔代,有些事无法沟通。妈妈虽然很爱我,但却神经大条,不够懂我。爸爸相对比较细腻,但却因为身体原因,以及作为父亲的威严,无法带我做很多事情。所以我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想法,大人会觉得你有时为什么这么别扭,不知道在生什么闷气,但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而言,因为怕遭到拒绝而不敢表达,心中竖起高高的屏障,只要我不提在大人看来无理的要求,他们就会喜欢我,父母的肯定胜过一切,或许潜意识里怕他们离开吧。爸妈说我小时候特别乖,和大人出门从来不会要求买零食、玩具之类的,是不喜欢吗?显然不是,只是怕被拒绝,不敢开口罢了。
童年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但它一定或多或少留下了些什么,不论好坏,它们都会陪伴我们走完余下的路,这样想想长大也并不是件可怕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