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年方十六,洛阳人士。不同于这座久经盛名的都城,对于张政来说,他的人生这才开始。
数天前,他还是颍川书院里的一名学子,老师的话语犹在耳畔:这原本是个乱世,如今却是一片盛世,殊不知,盛世比乱世更难生存。
他一直不解,盛世有何不好?百姓丰衣足食,生存有何难?可为何说原本是个乱世呢?于是张政来到自己的故乡,说是故乡其实也未必,他本是洛阳的一个孤儿,那年被在外游历的老师碰巧遇到带了回去。所以对于自己的身世张政也是一片空白,也许是被父母抛弃了,也许是父母丢弃在洛阳,希望能在这城里遇到个好人家把他收留吧。相比于自己的身世之谜,张政对书籍反而更感兴趣,十多年来将老师家的藏书读了个遍,甚至倒背如流,老师也很喜欢张政的好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是为师的自然也知晓“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故决定在张政成年之际,让他出去游历。鸟儿长大了,广阔的天空才是他的人生。
带着老师的希冀和嘱托,张政第一次离开他长大的地方,来到了这个陌生又必须来的城市洛阳。即便他不是在这被老师捡到的,这座城市也充满了魅力,这个无数年轻学子的梦想之地,无数满怀热血男儿的用武之地,如今就在张政的脚下。
与张政相比,年仅九岁的刘协则是前途一片茫然,生于帝王家,天资聪颖的刘协早已没了童年那份纯真,九岁的他已经颇有城府,面对父亲的骤然离世,他深知一场宫廷的内斗已悄然展开。而就在此时,北方乌丸来犯,无疑是雪上加霜,刚即位的刘协显然并没有做好应对这些的准备,便向他的老师卢植请教。
卢植得刘协深夜召见,自知事情非同小可,却也猜得一二,灵帝骤然驾崩,朝野震动,关外势力更是蠢蠢欲动,北有乌丸,南有山越蛮夷,西有羌族,个个骁勇强悍,多年来汉王朝表面上一片祥和,其实也已弊病百出。这些却是他不曾对刘协讲过的,可一入御书房,刘协便请教道:“老师,不知可有攘内安外之策?”卢植先是一惊,随后缓缓道:“陛下深夜召见,就是为了此事?”
“正是此事,今日早朝之上,想必老师也看见了,那些老臣何曾将朕放在眼里,都在自说自话,可一有军情来报,一个个都不支声了,这叫朕如何是好?”刘协已经忍了一天,早朝上丝毫感觉不到自己的威严,这也就罢了,毕竟自己年幼,可是面对外敌,那些个老臣骨干竟也都是缩头缩脑之流,着实令人火大。
卢植亦知这皇位不是那么容易坐的,何况还是个九岁的孩子,身为太傅,他的工作便是教太子读书学习,如今太子成了皇上,按理说他也该退了,可皇上如今才九岁哪,稍有不慎,那些个倚老卖老的重臣一定会将祸水推给自己,诬陷个教导无方的责任那还不是信手拈来?所以对于刘协的问题他不能不管不顾,“陛下,其实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便在于人。”
“人?”
“不错,陛下尚且年轻,自是斗不过那些个老臣,可是陛下可听过我汉高祖的故事?”
“这个自然,高祖当年打败西楚霸王才开创了我大汉盛世。”
“陛下可知高祖如何打败的?”
“这……这倒不知。”
“其实项羽力能扛鼎,堪称天人,勇冠三军,一生几乎无败绩。可是高祖却战胜了他,陛下可知为何?”
“不知,还请老师赐教。”刘协满脸诚恳,俨然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
“高祖战胜后封了三位功臣,萧何、张良、韩信。他说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得过项羽,可是我能战胜他,因为有这三位功臣,而项羽只是孤身一人,不足道哉。陛下不妨效仿高祖,找到合适之人,用之,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老师一席话,学生茅塞顿开,只是不知老师可有推荐之人,如今满朝官员,朕信得过的也只有老师了。”
“其实满朝官员,忠臣义士大有人在,只是偶有奸佞在造势罢了,何况陛下也可去招贤馆寻访人才,一年一度的孝廉也大有可用之才,亲贤臣,远小人,陛下必将兴我大汉江山。”
“老师教诲,学生受益良多,还望老师继续留在朕身边,经常为朕指点迷津。”
“陛下也长大了,老臣也已老了,恕臣不敬,请求陛下准许臣告老还乡!”其实来的时候卢植便已想好了隐退,倒不是怕刘协这位新皇害他,只是官场争斗他实在是厌倦了,不如效仿张良,早早归隐,安度晚年。可刘协哪里愿意,卢植教他三年,感情深厚,何况如今他势单力薄,只有卢植能给他安全感,教他如何处理难题,卢植走了,他岂不是要任由那些老臣宰割?
卢植自然看出了刘协的不舍和为难,他也早已为刘协选好了帮手,“陛下莫慌,老臣虽隐退,但老臣可为陛下推荐一人,帮助陛下度过当下难关。”
“何人?老师请说。”刘协绝望的眼神里再次燃起希望。
“刘备,刘玄德。”
第二天早朝,卢植便提出辞官回乡,并推举其学生刘备为孝廉。群臣也没有反对的,倒是太尉曹嵩一并将其儿子曹操也推举为孝廉,刘协即便想反对,也没有底气,只是装模作样问了问曹操的履历,便批准了。
按照惯例,孝廉便是地方官员后备,被推举为孝廉的人,一般都会去洛阳的招贤馆内发掘几个人才,以便日后上任有个帮手一起应对。当刘备和曹操两人被推举为孝廉的消息放出来后,招贤馆内沸腾了。刘备无人知晓,但曹操可是众所周知,太尉曹嵩的长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一但被他看中,那自然也是前程似锦的。
招贤馆内个个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凡入馆内档案的,大多出自名师门下,普通学子若想出人头地,招贤馆无疑是最好的去处。每年的孝廉都会来此物色一些人才,三年前孙坚来此挑了四个人,如今孙坚已是荆州牧,当初那四人便成了孙坚的左膀右臂,跟随孙坚平叛山越,履立战功,可算是招贤馆内的佼佼者了。
哪知曹刘二人,一个压根没去招贤馆,一个去了不受待见,也是无功而返。刘备一时内心郁闷,独自喝酒去了,未料撞见曹操带着一大帮子人摆宴庆祝。刚想转身却被曹操叫住:“这不是玄德吗?”
刘备心想既来之则安之,也正好见识见识这曹操是何许人也,回头笑道:“孟德兄,别来无恙啊。”
“昨日与玄德一同受封,想来也是缘分,本想着找你庆祝喝酒来着,今天正好,来来来,玄德快入座吧。”
“承蒙孟德兄厚爱,只是在下尚有要事,就不扫了孟德雅兴了。”
“玄德莫不是要去招贤馆?”
刘备正不知以何为由离开,曹操这一问,刘备正好顺着道:“正是。”
“玄德还是别去了,那馆内皆是腐儒,不堪大用。”
“多谢孟德提醒,只是在下尚想去一探究竟,就此告辞了。”
虽说刘备只是找个借口离开罢了,可在曹操眼里,刘备却成了第一个不听他话的人。打小曹操便喜欢拉帮结派,自己当老大,无人不服的,如今遇到这个刘备,竟然无视自己的话,莫不是成心和自己过不去?曹操从不把人放眼里,除了两种人,一种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但长这么大曹操还没遇到过比自己优秀的,另一种就是和自己对着干的,譬如刘备就有这样的苗头。同为孝廉,又是竞争对手,刘备与曹操,似乎结下了梁子,再见面时,也不知是敌是友。
出了酒楼,刘备徘徊在街头,想起老师的嘱托,帮助汉帝重振大汉雄风,如今却连一个帮手都找不到,难道只能孤身一人吗?回到客栈,刘备也不想再去想这些了,只想好好睡一觉。可谁知客栈空无一人,客栈老板连同小二和掌柜的突然笑呵呵的走出来对刘备道:“刘大哥,俺就知道你一定会有出息的,如今你当官了,俺将这客栈卖了来追随你!”
昔日刘备刚到洛阳的时候,得到卢植指点,勤奋学习,时常露宿街头,被客栈老板遇见了,见他如此用功读书,便好心收留他,后来一问竟是同乡,老板索性免费供他吃住,刘备感激老板的收留,时常干些粗活作为回报。有一次两人喝酒,老板夸下海口,只要刘备读书有了出息,便卖了客栈追随于他。老板原是杀猪的,名叫张飞,大嗓门、力气大,除此之外没一点文化,常被人嘲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张飞便攒了点钱出去闯荡,想着等自己闯出点名堂来也能威风一下。便来到洛阳开了个客栈,还暗地里偷偷学算数识字,渐渐的客栈生意也好起来了。那天遇到刘备躺在街头,手里捧着书,一时激起内心的波澜,收留了他。如今刘备被举孝廉,张飞更是激动,证明自己的眼光没有错,便一下子卖了客栈,准备跟刘备闯一闯。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刘备听后感动得只有落泪,他怎么也想不到当初收留他的好心老板竟成了第一个追随他的人。
不想已经关门的客栈又来了两位客人,一人道:“老板,好酒好菜全都上来!”
张飞正开心,笑道:“俺店关门不做生意啦,你去别家吃吧!”
两人略有扫兴,也没多说,转身欲走,忽听刘备道:“二位留步,此处有酒有肉,共宴可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