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惯例,傍晚时分,与母亲通话,通话内容恒定“三分报喜七分报平安”。随口说了句“一会就走完了整个城,这里太小了”,母亲却重视起这句话儿来,追根问底。我只好照实说“这里太小了,小的让我时常感觉没有了生活”。
母亲不依不饶,要求举例说明。从城东走到城西假装三寸金莲挪步也不过半多小时,找不到一家没去过或者新奇的店铺。从城南移步到城北找不到一家欣喜的餐点。在这里,哪里都是熟悉的,我的眼界日日三公分画圆保持不变,我的思维月月一个样重复固化不翻新,从若干年前到若干年后,脑袋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某年,不在接纳新事物。
母亲轻描淡写地问着,我却开启了话唠模式。以前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去某处吃一顿简餐都幸福感满满,绕很远的路去某大厦逛街也是新鲜感十足,每天会接触到新事物,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会很有满足感。现在每天看着前一天刚看过的东西,逛着前一天刚逛过的商场,每一天都像是昨天,也都又像是明天。……
我终于唠叨完了。别人的母亲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说教自家孩子,我的母亲却总是拿小时候的我说教现在的我。母亲又提及小时候我想不出问题就会一直呆在厕所直到想到答案,一本小人书趴桌子底下看了几十遍还看。虽然母亲的题干是不变的,但问题是万变的,果真她回忆完往事,质问我“厕所那么小,每次在里面呆那么久还经常呆着不出来就不小了?”、“小人书那么小趴在同一个地方看了几十遍就有新鲜感和满足感了?”……
母亲总是很睿智,她的问题,我往常都无言以对,不管我怎么答,不是现在的我应该反思,就是过去的我错了。
“这里太小了,小的没有了生活”,从“这里”到“生活”我忽略了什么?我开始反思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