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已尽,百色皆荒。
九冬即来,千山微茫。
清宵露重,
少繁星而多沉云;
残桂花贫,
荣寒枝而寂浅香。
疾风渗隙,碧水逐光。
寓温情在红笺,
寄相思于纸上。
思卿不问路远,
念汝总道天长。
因气象诡变,冷暖无常。
顾霜寒渐起,可添衣?
虑风雨欲来,安无恙?
残月半山,晓风送寒,寂寞梧桐舞翩跹。玉楼高处晶帘动,孤檠摇影不成眠。露浓花重有谁怜?愁锁柔肠,恨藏娇眼。 独...
三秋已尽,百色皆荒。 九冬即来,千山微茫。 清宵露重, 少繁星而多沉云; 残桂花贫, 荣寒枝而寂浅香。 疾风渗隙,...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
千秋岁引 清水潺湲,燕都秋晚, 东风着意催燕急。 江湖熙攘奔波客。 江湖自古风波恶, 掬一碗,沉江沙、飘零叶。 梦...
戴月星河,乌啼困扰, 刍狗浮云实难料。 轻霜扑尽柳上绿, 浊浪捻满离原草, 江流去,金风至,人悄悄。 幽谷疏生林窈...
除夕岁寒,梅影放香,山阴半城半寥廓。瘟神不请他处至,桃符新换庭院锁。车马息,笑语少,今非昨。 疫情如火角声连,怎忍...
千秋岁引·秋景 宋代 ·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
夜深, 铺素纸一张; 低眉, 染了白霜; 扬首, 却不见月光; 泪流, 湿润纱窗。 朦胧, 恨山高水长; 旧人, ...
千秋岁引·秋景 宋 · 王安石 别馆寒砧(zhēn),孤城画...
雨休池寂, 念白云深处。 似有仙家唤舟渡。 芦花淡染空幽沪。禽鸣远岸洲亭赴。 冷烟长,霜渐厚,风凝树。 望山墨庐栏...
本文标题:千秋岁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lqqqtx.html
网友评论
虑风雨欲来,安无恙?
注意保暖😊
“爱是一场感冒。”“感冒好了爱就没了。”“可你想一直难受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丈夫久别,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因而先从季节、气候写起。孟冬,旧历冬季的第一月,即十月。就一年说,主人公已在思念丈夫的愁苦中熬过了春、夏、秋三季。冬天一来,她首先感到的是“寒”。“孟冬寒气至”,一个“至”字,把“寒气”拟人化,它在不受欢迎的情况下来“至”主人公的院中、屋里、乃至内心深处。主人公日思夜盼的是丈夫“至”、不是“寒气至”。“寒气”又“至”而无犹不“至”,怎能不加倍地感到“寒”!第二句以“北风”补充“寒气”;“何惨栗”三字,如闻主人公寒彻心髓的惊叹之声。 时入孟冬,主人公与“寒气”同时感到的是“夜长”。对于无忧无虑的人来说,一觉睡到大天亮,根本不会觉察到夜已变长。“愁多知夜长”一句、看似平淡,实非身试者说不出;最先说出,便觉新警。主人公经年累月思念丈夫,夜不成寐;一到冬季,“寒”与“愁”并,更感到长夜难明。
从“愁多知夜长”跳到“仰观众星列”,中间略去不少东西。“仰观”可见“众星”,暗示主人公由辗转反侧而揽衣起床,此时已徘徊室外。一个“列”字,押韵工稳,含意丰富。主人公大概先看牵牛星和织女星怎样排“列”,然后才扩
大范围,直至天边,反复观看其他星星怎样排列。其观星之久,已见言外。读诗至此,必须联系前两句。主人公出户看星,直至深夜,对“寒气”之“至”自然感受更深,能不发也“北风何惨栗”的惊叹!但她仍然不肯回屋而“仰观众星列”,是否在看哪些星是成双成对的,哪些星是分散的、孤零零的?是否在想她的丈夫如今究竟在哪颗星下?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
顾霜寒渐起,可添衣?
虑风雨欲来,安无恙?
你看,你偷偷充了会员,我也还是爱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