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迎接期末考的时节,大家都是卯足了劲儿。尽管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的心理、技巧等方面是不是也可以算是培养心理素质的一部分呢?而且不仅是学生的哟,老师的恐怕更多。
临考
经常听别人说: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因此,才有了押题一说,有经验的老师往往押中的比例更高。又或者凭以往经验就知道哪些知识点可能会考到,在平时教学和复习的时候便予以加强,这是积淀,无可厚非。然而,现在的教材正在改革,对于有经验的教师们来说更是挑战,以往的套路也许不适用了。
自己教学经验不算丰富,但教了那么几年后,和其他老师有一种相似的感受:到了期末,成绩落后的学不进去;成绩较好的要不自己知道努力,要不家长会督促。可二者进步空间都不如中间层的学生大,祈祷他们人数最多,如果得到提升,整体成绩会上一个台阶。当然,世事无绝对。
临考
看到上面这张图的时候,真觉得太形象了!尤其是语文学科,越来越觉得复习简直是多余的,最后考的多半都没复习过。当然,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考试考能力而非死知识,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平时自己都不阅读和写作的语文老师,还能硬撑多久呢?咱们拭目以待吧!其实,真应该给老师们减负,少做些乱七八糟的表格,少开一些可有可无的会,切实提高薪资待遇……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人会更多些精神追求,而不是整天身心劳累得一沾座就想躺下睡一会儿。
说得有点远了,还是先过好这个周末吧!估计语数老师在祈祷着:希望娃娃们别过了一个周末来,把复习过的知识都忘光了,呵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