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期间听了一本书,叫做《品味四讲》,全书有二十多万字,听下来却只需要二十多分钟,就能知道书中的精华,效率还是挺高的。
这本书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讲了生活的美学。
一、食的美学
吃东西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不是为了喂饱自己,如果能精心准备食材、营养搭配、用心烹饪,那肯定是一道可口又充满爱的菜肴,然后用讲究的碗筷来盛放,慢慢品尝,那一定会是一种享受,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下来了,都变得美好了。
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美食文化,对美的定义也不一样,南甜北咸,东酸西辣,这跟地域气候有关,因为北方比较寒冷,很多时候吃不到新鲜的蔬菜,他们就会把菜和肉等腌制了来保存。
蒙古游牧民族喜欢吃牛羊肉,天天吃也没事,而南方人更喜欢吃米面蔬菜,然后配一点水果等。招待不同地区的客人一定要尊重对方的习俗,不然会弄巧成拙。
二、衣的美学
穿衣也不仅仅是为了遮羞和避寒,有很多种意义,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和品味。一个衣衫褴褛和西装革履的人的社会地位肯定不一样,假如每个人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就无法区分出高低贵贱来。
古代讲究女为悦己者荣,是说女性会打扮成男性喜欢的样式,以博取欣赏,因为古代男子比女子地位更高,女性就按照男子喜欢的去打扮,比如中国的女人裹脚,西方的缠腰。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打扮变得更符合男性的审美。
衣服不是越贵越好,而且穿衣也讲究场合。比如结婚宴会等这样隆重的场合会穿一些华丽的衣服,显得对宴会的尊重,但如果天天穿华丽的衣服,会显得有些怪异。还有地域的差异,比如南方较热的地带,他们更喜欢穿丝绸和棉麻质地的衣服,这样比较舒适和透气,而北方寒冷地带穿皮衣来防寒。
三、住的美学
房子不等于家。你拥有一个面积大、装修豪华而且地理位置方便的房子,那不意味着你有一个家,那只是一个住所,家是一个有家人陪伴,可以让你舒适放松,让你开心快乐的地方,那里有你挂念的人,是让你想念的地方。即使面积不大,只要有爱,也是一个温暖的家。
如果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都不愿意沟通,不愿意交流,人情冷漠,你不愿意回去,那这就不能称之为家了,只能称为房子。
家的范围不只是你门里的那些面积,还有门外的空间,也就是人性空间,包括你的邻里的和睦,周围人的公德心等,如果大家和睦相处,都愿意去维护公共区域的卫生和环境,那么这个家就有品质保障了。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爱护环境有公德心的人,来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营造美好的居住环境。
四、行的美学
假如你着急去办一件事,又碰到堵车,肯定会变得烦躁想骂人,你会说是因为人多的原因。巴黎一千二百多万的人口,堵车的情况却比较少,地铁发达,因为他们的地铁历史有一百多年历史,地下有五层地铁。主要是他们有百年大计,对城市规划有长远的规划,不然就会随着人口的增长一直给道路修修补补。
行的美学还包含了心情的因素。 古人出行慢,现代出行快速,那是不是拥有出行之美呢,是不是人们就开心起来了呢。好像并不是,人们总是觉得还不够快,恨不得能够瞬移。 生活不是一直用来匆匆赶路的,而是偶尔停下来欣赏生活中的美,体会一下生活美学的品质。
美不等于贵,不等于奢侈,而是一种缓慢的心情,一种跟物质接触的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