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节了!真是离家越远越想家呀。
不知不觉,背井离乡屈指一算到2025年乙已蛇年,一晃离开故乡35年6个月。
从二十一岁开始,我就来到新疆兵团农业连队参加劳动,度过年复一年的春夏秋冬,不知不觉一晃是六零后的我进入老年了。
35年前,我单身一人来到新疆兵团塔里木垦区,由于塔里木垦区距离故乡南方约4000公里路程,九十年代初期,从北方回南方老家基本上是坐火车,且需要7天7夜才能到家,所以我很少回家。
故乡在祖国的南方农村,地处丘陵地带,其实也是非常贫瘠的、落后的、贫穷的,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对故乡独有的情感,
故乡的大山山坡上长有密密麻麻的松树,村里常年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为主,祖祖辈辈生存方式基本上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们家的田土分布在山坡上好多个大大小小的地块,生产的玉米、水稻、小麦,除开交售部分公粮,余下的粮食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口粮,到14岁15岁的年龄,我们就要参加农作物的种、收等农事劳动,所以,上坡上横七竖八的土路留下我童年的脚印。
故乡的门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澈明亮,唯独到每年三月发洪水季节溪水才有些混浊。每到闲暇之余,我和童伴门下溪沟水潭中钓小鱼、捉螃蟹、打水仗……,
故乡的村庄,坐落在一个山堡上,山堡上长有松树,村庄的名字叫松树堡。
村庄居住都是一个家族人群,有11户陈姓集聚在一个大院,从陈姓鼻祖定居松树堡开始,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祖先辈居住的环境是非常简陋的,多是低矮的木的屋、泥墙屋、石墙屋。
村庄大院中间有一块土坝子,孩子们每到闲暇之余,就聚集在一起捉迷藏、跳大绳、猜谜语…,在夏天的夜晚,伙伴们在地面上铺一张竹席,围坐在爷爷或长辈们的周围,一起看月亮、数星星、听故事……。
故乡的大山、小溪、村庄,在多少次梦中浮现,
曾经的故乡,从哇哇落地,从蹒跚学步,从咿咿呀呀……,留下一串串不灭的记忆。
那是因为童年往事在那山,那溪、那院里,刻在深深的记忆中,成为思念故乡的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