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红楼梦》判词解读10:妙玉判词图谶解读,可怜金玉质典故

《红楼梦》判词解读10:妙玉判词图谶解读,可怜金玉质典故

作者: 长安昭阳王 | 来源:发表于2025-03-06 12:26 被阅读0次

【 红楼日月:连载217】

(接上文,湘云判词曲词解读,湘江水逝楚云飞)

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

12.11 妙玉

图: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谶: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读:

图谶中,美玉落入泥中,终陷淖泥中,是个比喻,在词曲中说明了:“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玉遭泥陷,是“好一似”,跟湘云的“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一样,是比喻,比喻雨后明月照宫殿。

那么,是把什么比喻为“玉遭泥陷”呢?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既然这个比喻如此重要,在图、谶、曲中都重复出现,是最重要的、表示此人结局的句子,那么我们就要非常重视、精准解读,不能猜,或者解个大概意思。所以在后面词曲中,一并解读。

欲洁何曾洁:

想要洁净,结果却不洁净。不洁净是什么?肮脏!

看来还是说“风尘肮脏”。

如果只按表面意思理解,比如:尘世肮脏、丑恶,所以妙玉入了空门,想要在佛国净土修炼,最终想得超脱。结果却不遂人愿,最终还是陷于尘世肮脏,如美玉陷于污泥之中。如此之类,凡此种种。

这样的“解读”,不叫解读,这叫没看懂。如果只在这样的层面读《红楼梦》,充其量只是小学生认字的程度,连门都没找到。就像红楼作者在书中写的一个人物作警示,贾瑞,拿着个“风月宝鉴”,只照正面看美女,不看反面的骷髅。把王熙凤只看成表面的美女,却不知此人反面的骷髅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又曰《石头记》,又名曰《金陵十二钗》。贾瑞照的镜子名“风月宝鉴”,正是此书之名《风月宝鉴》!

真人在把《风月宝鉴》送给贾瑞照看的时候,是怎么叮嘱的?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还要红楼作者怎样说?才能明白要照看《风月宝鉴》的反面!

只看正面,就跟贾瑞一样,即便看到精尽人亡,看的也只是美女,表面意思,假语村言,不是这本书真正要告诉读者的“真事隐”。

所以此书要读反面!尤其是解读《金陵十二钗》的图谶词曲,只照正面理解,永远是贾瑞看美女——门外汉,结果是死路一条。

所以这句不能按表面,理解为不洁、肮脏之类的意思。在后面词曲中,才能找到门路和书中指引,精准解读。

云空未必空:

表面看:说空,未必空。

比如,妙玉给宝玉用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茶,是对宝玉有情。还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作为修行之人,不仅说狂话,而且贪恋“古玩奇珍”,都不符合空门中人的“空”,所以说“未必空”。

或者说此人结局,不洁,也未空,等等都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反面看呢?看反面和看正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于看美女,还是看骷髅!如果仅仅停留在看妙玉这个美女,宝玉这个俊男,以及男女之情,吃茶等等,都是看正面。

看反面是看妙玉这个美女背后的骷髅,即死人,历史人物之事。

看妙玉反面的历史人物,崇祯三皇子,定王:

云空,不空:空不空差别在什么?“云”!

《三皇子纪》中:“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或称起云。”

跟书中明确指出“一”一样,“”也是定王身在空门的称号:云庵、起云之“云”。

未必空,没能空,定王后来被满清抓捕,以假皇子的罪名杀害。

可怜金玉质:

“金玉质”,也是用典,朱熹的诗“端溪有潜虬,孕此金玉质”。

明清文人奉朱熹为宗,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钦定的教科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所以朱熹的诗,明清文人并不陌生。

哪里孕此“金玉质”?是“端溪有潜虬”。

哪里有“潜虬”?是“端溪”。

“端溪”是端溪砚,即端砚,中国名砚,砚中上品。

砚台里有“潜虬”,所以文章、书画中才能“孕此金玉质”。

这也是朱熹这句诗的含义,借砚台有“潜虬”,赞书画“金玉质”。这就是中国古时文人的含蓄,不直接赞这画好,认为这样说话太露骨,太直白,没水平。而是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的美,说是砚台里藏龙,所以这书画是“金玉质”。

把这句诗放在《红楼梦》的语境中,放在妙玉的图谶中:砚台里潜藏龙子,所以文章中(图谶中)孕此“金玉质”。

“潜虬”:潜,是潜伏,潜藏。虬,是“龍子有角者”。

“有潜虬”,正是“金玉质”在上联中的对应字。

“潜虬”,不就是《红楼梦》中写妙玉时的“蟠虬”嘛。

妙玉拿出“蟠虬”、“竹根”的大𥁐[台皿]出来,前文解过妙玉是“朱姓”、“蟠虬”,潜藏的龙子。

所以这里的“金玉质”,一是指出妙玉之“玉”,玉陷淖泥中。二是用射覆手法,指出反面有“潜虬”,潜藏的龙子。

终陷淖泥中:

即玉遭泥陷,在下面词曲中解。

(妙玉未完,下文继续)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相关文章

  • 《世难容》,妙玉的一曲悲歌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判词 对《红楼梦》的喜欢...

  • 我心目中的红楼梦(七)妙玉

    我心目中红楼梦(七)妙玉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对妙玉的判词写得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使我想起李后主...

  • 厌即是恋

    每每听蒋勋细说红楼梦妙玉的部分,总是会有很多感慨,《红楼梦》里关于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

  • 红楼梦十二判词个人阅读笔记(之十一:正册判词之妙玉)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5

    妙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块精美的玉,陷落在污浊...

  • 妙玉小传

    在《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位居“金陵十二钗”之五,可谓是相当重要的位置:“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

  • 浮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像极了许多在尘世中浮沉的女人。 ...

  • 质本洁来难洁去——妙玉

    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这是判词对妙玉的预示。在作者心中,是很珍惜敬重妙玉的。至于妙玉如何不容于那个世界,被其吞没...

  • 2021-01-13

    王树山书法《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4-5史湘云、妙玉判词

  • 妙玉只能死吗

    云空未必空,欲洁何曾洁。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是妙玉的判词。 有人根据妙玉最后被盗贼劫去,一定是被糟蹋,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判词解读10:妙玉判词图谶解读,可怜金玉质典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hrm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