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学期最后一天, 学生考试,教师监考。我基本是外出监考专业户,今天也不例外。好在刮了一夜大风的清晨。天气半阴半晴,凉风习习,清爽宜人。

站在中心小学的三层教学楼上。眼界板为开阔,近观三栋新教学楼褐红色的墙围,显得庄重而大气。放眼西边青山隐隐,环顾四周,杨柳依依,小鸟翩飞一幅安静、祥和的醉美乡村图,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之感。教学楼后是清草如茵的两个足球场。隔了一条马路之后是一排整齐的师生餐厅和师生公寓楼。教学楼西面是标准的塑胶操场。 这样的操场,这样的课间操一定很壮观吧。若处其中,不惊不扰;若处其里,笃定平和。

与之相比,我们学校显得稍微拥挤和狭小,教学楼将学校一分为二,前面办公,住宿,生活。就像北京的四合院后面操场,餐厅,卫生间,1000余人的师生,下课音乐响起,巴掌大的前院立即沸腾,课间操时前后院挤挤挨挨站满了师生。由于城市扩建,学校前成为闹市区的大马路,车流川流不息,喇叭声声,其余三面是村居。因婚事、丧事、搬迁等事宜,隔三差五唢呐声声,鞭炮齐鸣。房屋加高,建筑队咔咔嚓嚓机声隆隆,与之而来的还有如烟如雾的灰尘如影随行。在这种透不过气来的环境里,一心只教圣贤书的理想,可谓是难上加难。
除了课堂教学,我们通常有制定教学计划、备课、批改作业、评价学生、辅导学生、组织活动、管理班级、早晚自习、沟通家校、参加会议培训、听课、教研、记录工作日志、撰写各种学习笔记等。这些工作都是持久性和延时性的,单单较好地完成这些工作,我们的工作量就已经饱和甚至超出。
然而,这似乎还不够,上级安排的各项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会议培训、安全管理等事务,又一重重加压且全部以“重要事情”名义。
为迎接上级的各类检查或创建各类工作,许多学校会专门抽调教师组成小组做材料,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标准化建社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艺术工作领导小组、推普工作领导小组等。这些工作似乎与教育是沾边的,但似乎又关系不大。
对于某一项检查来说,如今的标准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每项工作都有一整套繁琐的检查评价标准,还有各种等级指标,学校需要对照这些标准来一项项准备材料,如通知、方案、过程、总结、文档照片视频等,各个环节都要事无巨细。当这种检查频率过高,形式化要求过严,本就已经有较大教学压力的学校、教师,便只能疲于应付,准备迎检材料尚且做不完,研究教学就更成空话,教学自然也成了副业。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教师人数多,有明确分工,迎检工作稍微好做一些;但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数量本来就少,再去准备繁琐的各种材料,就更加影响正常教学了。
面对这额外的非教学任务,教师们有苦难言。教师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承受力有限,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学习成绩哪里来?教师严重透支身体的健康状况如何保证?
由此我羡慕中心小学的老师们还有一方净土,一片蓝天,没有被市区教育急功近利的虚浮夸的大染缸完全吞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