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哲学班的群里有人发了一篇文章,我点进去一看,很惊讶,竟然是我写的,没想到会被身边的人正巧看到。
我还记得当时我的情绪起伏,我觉得值得我拿出来细细品味一下。
当知道是我写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惊喜,然后立刻被害怕、担忧所笼罩,越想越自责,脸开始热热的发红(害羞红)。
在这一件事里,我生发了3种主要的情绪,惊喜——害怕——自责,我认为惊喜是真实的自我,而后两种是虚假的自我。
我回忆当时我写完这篇文章后是想发到群里的,但是怕被人关注,怕被人觉得自己特别就没有发群里,所以我的惊喜是我内心真实想表达的,是我乐于去分享的,但是在我的思维里已经固化了“被关注不好”、“自己不能特别”这样的模式,因此会直接挡掉我真实的想法,直接呈现的就是后面两种情绪。
就像是一个人本来感觉到饿了,但是周围的人都说你这还不叫饿,还没有达到饿的程度,饿是怎样怎样的,刚开始你还质疑,但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慢慢的也就信了,你的感知其实已经麻痹了,真实的感受已经被压抑在最底层。
有的人还有那么一霎那的感觉,但立刻就会被头脑中被灌输的想法所侵占,而有的人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或者说直接就否定和忽视了,只剩下头脑被灌输的想法。
这样想其实是很可怕的,但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是我们最不易察觉到的。
为什么我会被植入“被关注不好”“自己不能特别”这种思想呢?为什么我不能直接表达我最真实的想法呢?
其实就是害怕的情绪。
我在害怕什么?
我回忆当时脑中的想法,我害怕被群里的人说,害怕别人批评我,害怕麻烦,害怕被攻击。
所以我不希望被人关注,不希望自己特别,这样就可以随大流,不被人发觉,自己就是安全的。
想这到我继续往深处想:为什么觉得自己不突出就是安全的?
我想到了小时候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在班里与老师发生的一件事,由于有些隐私不便于明说,当我想到这里时,好像脑中隐隐约约出现了一条渐渐明晰的线索。
我畏惧权威,做事低调,不敢突破,不想表达意见可能都跟这个有关,这个情节点一直存在我的潜意识里支配着我现在的生活。
在当时这个思维模式确实是保护了我,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模式也越发的束缚着我。
就像在小象小的时候,人们拿铁链捆着它的腿,怕它跑丢,这时候的铁链相比于小象来说很宽松,但随着小象渐渐长成大象,腿越来越粗,铁链却一直没有更换,还是那么大,就会把大象的腿勒的血迹斑斑。
曾经保护过它的东西反而成了伤害它、束缚它的东西。
这时候可能就需要自己能够勇敢的把它扔掉吧!
我虽然看到了,但是让我立即拿去,也是不现实的,但我觉得随着我一次次的觉察反省,总有一天会慢慢的丢弃这些枷锁,或者让它们为我所用。
因此,当我们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好,为什么总脾气暴躁,总会在一件事上栽跟头时,它其实就是一个发现自我的契机,我们需要看到模式背后自己的内在小孩,看到他的好也看到他的不好。
先看到,再接纳,再觉察,再一点点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