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塘中水磨坊

作者: 野老说史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09:36 被阅读7次

带皮吃麦和米是不可想象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发明了舂米磨面。这个活就由牲口承包了。

     牲口在磨道里,被蒙上眼睛,转了几千年,没有料到,合作化后,有限的牲口要拉车,犁地,而且不争气的是,随着粮食产量逐年递减,人都吃不上饭了,牲口也就只有草而没有料。因为体衰死去的越来越多,产仔率却是越来越低。牲口掌握在生产队里,一般的农户是牵不来牲口的。

      于是,牲口干活去,磨面妇与幼。那时很多妇女还是缠裹的小脚,平日走路尚且吃力,而要推着笨重的石头磨子在磨道转半天,其痛苦可想而知。

       在极端痛苦的磨面日子里,谁家要是能有一个不用人力,不用牲口,而是凭借谁的冲力带动石头磨子磨面,那该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啊!

      磨坊很简陋,只有一个小木屋。屋内除了一个厚重的石磨,轰隆隆地转着之外,就是靠墙根放着的小麦和业已磨好的面粉袋子。庄稼人厚道,很少有手脚不净的人,这里屋子虽然很大,而且放着粮食,但是绝对用不着看守。屋后是巨大的木轮在水流的冲击下吱吱扭扭地响着,好像鳄鱼巨大的下颌从水地抬起,而水却顺着它的利齿淌了出来。因为水流太急,加上经水轮一甩,随流而来的鱼儿猝不及防,就被重重摔下去,一下子就被摔晕了,见了人,也不知逃命。这时候我们总是挽起了裤腿,站在水车轮下用草笼,塞进水中,去迎接这些远方来“客”。将它们装在瓶子里。过不多久鱼儿苏醒过来,围着瓶壁惊慌地游来游去。

      磨坊是藏在芦苇塘里面的 。 清凌凌的河水顺着山沟远道而来,夹岸碧草茵茵,芦荡深深。一簇簇,一片片,青森森的,繁繁茂茂,成林成海,临风摇曳,婀娜多姿。穿行在芦苇深处,但闻人语,不见人踪。清凉的露珠一滴一滴落在脸颊,痒痒的,滴在嘴里甜甜的。因为有得天独厚的隐蔽条件,所以常有许多不知名的鸟栖息,嬉闹,歌喉宛转使人闻之,俗念俱消。

        到了秋天,芦花飘飞,水鸟肥硕时节,漫天芦花飘飘洒洒,随风癫狂,驾风而飞十里八里的也是常事。芦苇给饥饿折磨的人们带来了一笔丰厚的馈赠。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家家户户周围的墙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于是泾河,洛河,渭河方圆几百里的村村落落和他们的街镇,都是些拉着席子换粮食的人。

       翻修房屋的,新人进门的,好歹也要用一茬新的席子打一个顶棚。家里炕头上也铺着簇新的芦苇席子。烂席子显示家庭的穷困。面子上的事情,谁也不敢马虎,于是,这些来自水磨坊附近的芦苇席子,就有了广阔的市场。

相关文章

  • 芦苇塘中水磨坊

    带皮吃麦和米是不可想象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发明了舂米磨面。这个活就由牲口承包了。 牲口在磨道里,被蒙上眼睛,...

  • 苇塘

    苇塘不大,像一个长方形的浴缸,置于刘二叔家和王大哥家之间。村子延续了几百年,除了官道和排洪的沟渠姓“公”之外,一草...

  • 苇塘

    荒凉的苇塘 黄色的苍凉的苇塘 水里没有一条鱼 上空没有一只鸟 这哪里是什么苇塘 这是你昨天走过的地方。

  • 芦苇塘

    常去 村外的芦苇塘 芦苇塘 有着许多童年快乐 美好时光 芦苇塘 有着青春年少 壮志凌云 奋发图强 芦苇塘 有着许多...

  • 生查子 夏初午后过芦苇塘

    生查子 夏初午后过芦苇塘 塘静平波碧,芦草青青上。 牵狗扑皮球,童戏捞鱼蔵。 天水共争妍,柔水流光降。 日...

  • 苇塘远眺

    苇叶青青花欲白,斜风徐徐横吹来。 山光对面秀秋色,尽览还需更上台。

  • 芦苇塘

  • 苇塘风声

    外婆家紧挨着马道,村子里的水就顺着马道流在屋后的城壕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池塘,塘里长满了芦苇,郁郁葱葱的。 ...

  • 苇塘•水鸟

    那天,我散步走得很远,一直到北京路的尽头。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十年前我初来乍到的时候见到的美景: 那时办公室前是一条新...

  • 秋之恋·苇塘

    秋之恋·苇塘 文/枫舞清秋 明空如月 在深秋的风里 在如水的眸子中 在深情的凝望里 有这样一方苇塘 静静地伫立在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芦苇塘中水磨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ee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