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了,我绘制了80张左右的思想手绘(我称之为思想的压缩饼干),大部分手绘的灵感获得其实是在睡梦中,凌晨起床后趁着还有记忆,用A4纸对折一半,用铅笔画了下来,然后涂色,再配上自己理解的文字,拍张照片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有那么一点内心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一有灵感就主动把它绘制出来。

2017年的3月6日,我把所画的手绘原稿摊在家里的桌子上,拍了一张照片,然后用A4大小的照片纸打印了出来,一幅由24幅手绘拼成的地图跃然面前,只是感觉像拼图,顺序打乱了。仔细研究后,这不就是一个思想的素材库吗?我平时工作中跟他人交流内容的核心观点就在这一张张的手绘里被存储了下来,脑子里的东西像被拍了照片,而且是不同角度的。因为本科我是学信息学的,信息组织那门课的知识还依然对我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即不经过分类和优化的信息都是没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质量的信息太少了,冗长繁琐的信息太多了。各种各样的手机app、公众号、小程序,碎片化的信息,很难让我们在几分钟里GET到一个知识点或者观点。这么多手绘放在一起,就像高能信息的知识模块,构成了一个全新形式的知识索引。因为它们都出自我的大脑,应该在内在上有一定的逻辑规律,值得研究。
于是,我仔细看这24幅手绘之间的关联关系,从中寻找着有相互逻辑的几张手绘,发现第二行第二列和第三行第二列的两幅手绘恰好有首尾相接的可能,但第二行第二列那一张前面似乎少了一张手绘,于是在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缺少的那一张,赶紧绘制了下来。这三张分别如下:



把上面的三幅手绘拼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人从零岁开始到进入社会奋斗升级的全过程模型。现代社会的人才,应该都是学习型的,活到老应该学到老,我们一直认为学校教育影响一个人比较多,而实际上社会更是一所学校,对人的教育意义更加深远。

得到这幅三拼组合手绘的当天是植树节,我正好带女儿去看前一年带她栽下的一棵红枫树,联想到教育培训对于一个人而言,就像施肥浇水对于一棵树而言,施教者的信息态生命在受教者的信息态方面得以延续。舍得舍得,没有比舍知识更让人觉得正能量的事了。于是,内心中潜伏下一个愿望,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感悟、经验和知识用手绘的形式去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年轻创客们,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为社会提供有价值有能量的信息内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思想树,长出更多片带有地图信息的叶子(手绘)。枝繁叶茂,隐蔽后人,心中的梦想。
手绘是绝对的原创作品的原因,这样的连环画形式的手绘,反映了手绘作者一个阶段的思想世界。如果把世界分为客观世界、数字世界和觉知世界的话,手绘是一个人觉知世界的视觉化呈现。当我今天拥有80多张原创手绘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眼前一个信息态的自己,信不信,他已经在那里了,我可以和他对话,可以和他互动,可以和他创作新的手绘。以手绘形式存在的他带领我一步步接近我想找到的思想宝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