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牛之子
根据孔子“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这句话,后人衍生出许多故事,下面选一则日本作家村下湖人写的故事,供学习参考。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孔子师徒一行,欣欣然地来到了郊外。
田野里,到处可以看到牛在耕田。
多数的耕牛,皮毛的颜色斑杂;头上两只牛角,不是长得歪歪曲曲,就是角的长短不均衡。孔子注意地观察着这些牛,不久,他发现了一只纯赤色的小牛。这只牛还很年幼,身上的皮毛像锦缎一般光滑,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头上的牛角,虽然还不十分长大,可是生得漂亮而匀称,弯成近乎完美的半圆形,姿态很是好看。
孔子在这头牛身旁停下脚步,他向学生说道:“好漂亮的小牛!”
学生们对牛哪有什么兴趣。可是看到孔子赞赏这只小牛,便也走过去仔细观看它。
“这么漂亮的牛可以供做大祭的牺牲。"
弟子们一时以为,孔子今天带他们出来,是为了寻找用于祭礼的牺牲。于是,他们都连声地称赞:“是啊,很漂亮的牛!”
“这样美丽的小牛还要耕地,不是很可惜吗?”
“这一带,很难找到这样好的牛。”“老师要买的话,咱们去交涉怎样?”
但是孔子仿佛没听见似的,转身离开了小牛。他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道:“的确是非常珍贵的小牛哩!但是如果它的血统不好,那还有什么用处呢?”
弟子们面面相觑,老师的话使他们迷惑不解——通常以牛为祭礼的牺牲,只要皮毛是赤色的,角是匀称美丽的就可以;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祭牛的血统还会有什么影响。
“血统如何有什么关系呢?”有一个弟子深感奇怪地问。
“如果它是皮毛和颜色不好的犁牛(斑牛)之子,天地山川的诸神明会喜欢它吗?”
“我想,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只要那头牛本身具有美好的外表。"
“真的吗?如果大家都这样想,我也就无需担心了。”孔子的话使弟子们颇感意外,他们再次面面相觑。他们根本料想不到孔子的话中之意。
孔子说罢继续往前走,走出一段距离之后,忽然若有所思地说:
“对了,你们觉得仲弓怎样?那人不也是犁牛之子么?我常常听到人家说,天地神明对他也不中意哩。”犹如突然挨了一记耳光,弟子们一下子愣住了。直到此时,他们方才领悟到孔子话里的弦外之音。他们惭愧得无地自容,低头望者各人的脚尖。孔子接下来说:“然而,像大家这样,根本不过问人家的血统与家系,如果仲弓知道了,一定很高兴哩。我也很快慰啊!……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向来自重,不以攻击别人的缺点为乐事。但是如今的社会,到处都有背道而驰的小人啊。”
弟子们和孔子一道走着,愈来愈觉得苦闷。他们恨不得找个地方藏起来。回去的路上,孔子又指着那只赤色的小牛说:“多么珍贵的赤牛!这样美丽,诸神一定很喜欢呢。”
经过孔子的这一番教诲,那些弟子是否真正反省了自己,这只有老天爷才能知道。不过,在这件事过去之后,仲弓的出身以及他的父亲的品行,的确不再成为他们的话题了。而对仲弓来说,他从来没有介意过同学们的非议,他只晓得专心培养德行,勤奋求学悟道,以报答孔子对自己的教诲。
(本文节选自《论语故事》,作者:(日)村下湖人,译者:孔繁叶,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