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号早上八点坐包车从民宿出发去曲阜,到达“三孔旅游景区”是十点左右,我的教师资格证未带,所以失去了一次免门票的机会。由于是工作日参观,门票打五折,也就是一人八十元,心理安慰自己:损失还不是那么大,哈哈!
请了一个导游给大家讲解“三孔”,价格是300元。
自拍
自拍
自拍
自拍,建筑特色:勾心斗角
自拍
自拍
首先参观的是孔庙,沿着中轴线走进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庙宇之一——曲阜孔庙,穿过由清高宗亲笔题写的门匾“圣时门”、“ 弘道门”、“大中门”,来到奎文阁院,奎文阁院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道北5座碑亭建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道南的8座亭中,4座为金、元建筑,东起第三、六座为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第四座为元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所建,第五座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其余4座为清代所建。两座正方形的金代碑亭,斗栱豪放,布置疏朗,是孔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各亭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赑屃(bi,xi),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屃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碑亭中最早的是两幢唐碑,一幢是立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的“大 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一幢是立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的“鲁孔夫子庙碑”,皆位于南排开东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位于北排东起第三座碑亭内。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赑屃,水盘,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惊叹。
奎文阁院“同文门”的东侧,有着“孔庙第一碑”之称的《成化碑》便矗立在眼前。以下内容来自360百科:
碑额高约160厘米,宽228厘米,浮雕云龙,碑身高约460厘米,龟趺高125厘米。碑文为朱见深御制,为修庙而立,认为“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正书,结体方整,书法刚劲,明代名碑之一。
诸碑中,保存最完整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御制的“洪武碑”。在wg时期其它的碑或多或少都遭到了破环,唯有这座碑保存完整。导游称是因为朱元璋是农民出身,那个讲究出生成分的年代,朱元璋的农民身份让他御制的这块碑幸免以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