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老人去世后除了“三七”、“五七”,最后一次祭祀就是“周年”了,但是在山东老人去世后第10年、20年、30年还是要祭祀的。
今年是爷爷去世30周年,要按照习俗要办一场庆典,说是庆典,因为此时不再有缅怀先人的悲伤,而是后人热闹地办一场仪式,也算是对先人的告慰。
祭祀活动主要由爷爷的子女张罗。提前几天就要订饭店,扎纸草,买鞭炮和酒水。头天晚上会放礼花,以示庆祝。
祭祀日当天,我们起的都挺早,因为前来祭奠的客人们陆续到来了。来的人不用随份子钱,只需要带一小捆纸钱就行了。老人的孙男娣女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要用小锤子在纸钱上敲一遍,印出像铜钱的印子,表示给去世的人印钱,到了坟前烧掉。
关系较近的亲属会送来纸房子、花篮等,还有馒头等作为贡品。
中午11点所有人出发去上坟,一下车二姑就开始哭嚎起来,边哭边走,其他人也跟着哭起来。走到坟前摆好贡品和纸草,主持人让老人的儿子和孙子跪下,磕三个头,然后是外孙子,行完礼后,就要烧纸草了。现在的仪式已经简化了很多,听上岁数的人说过去要直系的子孙跪在两边,向每一位来宾还礼和敬酒。
纸草燃起的瞬间火焰就蹿起来1-2米高,紧接着点燃鞭炮和礼花,实际意义上的祭祀活动结束了。
大家离开坟地后直接去了饭店,宴席马上开始。
宴席上的习惯和东北又有些不同了。东北的酒席都是菜上齐后统一发筷子,而且酒席上是没有汤的,一般10个菜到14个菜不等,山东这里的习惯是上菜了就发筷子,上一个菜吃一个菜,来晚了可能有的菜就会吃不到。每桌席都会上两种汤,就是最常见的鸡蛋柿子汤和紫菜蛋花汤。
宴席结束了,整个祭祀活动才算真正的结束。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融进这古老的习俗感觉很特别。虽说老人已经不在了,但是仍然能“管”着这个家,家人们都因为这件事从祖国各地聚在了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