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手写下这篇文章的契机是一部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如果你没看过,也可以看一下。

一、父辈与我们
如果结婚,那么势必我们双方的父母会与我们彼此的关系更近。这就会带来矛盾。因为走到结婚前,我们肯定都已经学会如何处理我们彼此的矛盾,但是,面对父母与我们的矛盾,我们没有经验。希望我们可以遵守如下准则:
1.不可让对方在自己的家庭中成为局外人和对立者。结了婚同是家中一份子,与儿子或女儿应该有平等的地位。
如果对方在自己的家里永远是被挤兑的那一个,是一直忙前忙后佣人一样,是被自己家这边的亲戚冷嘲热讽,刁难的话,自己都应该出面和对方站在一起,该解释解释,该分担就分担,该怼回去就怼回去,等等。如果自己这时候都不和对方站在一起,那对方在你家这边还能依靠谁呢?
2.关于我们之间的事,不希望任何一方父母过多的干涉。
这一点主要算是我的特别的要求。我吧,特别不喜欢别人将他们的想法加在我身上,尤其是他们的期待。说好听点是任何抉择,生活方式有我自己的想法。说不客气点是个人边界意识太强,而且不服说教,不服管教,讨厌那种侵犯了我的生活的感觉。我从小和我父母说过最多的话应该就是,我不用你管!每一个选择我不想被干涉,我都有我自己的想法,我希望可以被尊重。我想,这一点,哪怕结婚我也不会改,我的父母这边他们早知我这个性子,如果他们过多干涉,我自己也会和他们直接说。
这类的让人担忧的事就多了,比如,要不要孩子,要几个,是否会重男轻女,生活方式,工作选择,以及我们在我们家中所做出的各种选择,我都不希望被父母过多的干涉。
二、我们与孩子
1.关于孩子照顾和家务问题。
除了十月怀胎,生产,母乳喂养这类我所不能的事只能辛苦你之外,其他的关于孩子照顾,家务分配等等,我们在责任上应该是同等的,甚至因为你生孩子的关系我应该多承担一些。
当然,我知道这些事不可能完全平等,肯定是有一方承担多一些,那这时,另一方应该体谅对方的辛苦,并且在其他方面多承担一些以弥补对方在这些方面的付出和牺牲。总之,除了生孩子,没有什么事情是就应该由谁来做的,要体谅对方的付出。
2.关于要孩子的若干前提说明。
是否要孩子我仍是持开放的态度,主要看双方意愿和身体条件是否允许。
当然我更觉得要孩子是因为感情原因,水到渠成的事。也是给我们彼此一个做父母的机会,这是人生更珍贵的经历,能让我们体验到父母当年走过的路。
但是如果要小孩,我有一个小要求,结婚一到两年内不要小孩。当然,具体情况也要看我们的结婚年龄和婚前磨合程度。
主要有考虑到,婚后一到两年的磨合期很关键,也很耗费精力。在我们没有磨合好之前不要小孩。当然也看婚前磨合程度,如果婚前我们有试同居生活三个月以上,且依旧选择结婚,那么应该磨合的比较好,婚后的磨合也会更顺利。
关于孩子要几个的问题,具体要双方协商,其实主要是看你的意愿,决定权应该在你,你是母亲,吃苦的是你。这一点不该受双方父母的压力,更不可因为父母的想法,一方就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当然,成为父母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和经历。
关于孩子性别和多孩子的性别态度。
不论男女,不该有任何的偏祖。不分大小,一视同仁。不该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如果多个孩子更是如此,不该偏袒或宠溺某一个孩子。
如果要孩子,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面临的困难。有孩子后不适应,两个人多些耐心和体谅。同时要提防产后抑郁,这也是不分性别的,及时沟通。
三、工作问题。
1.一方工作还是两个人工作,看双方意愿和协商。不该强加自己的想法于他人。做什么工作也是,不该绑架对方。
当然,在这事情上,我的态度是希望两个人都出去工作,哪怕工资不高。主要考虑到个人成长和双方相处的层面,不致于引发更多问题,两个人也能有共同话语和相互理解。
2.生育后工作。
有了孩子后不管怎么分工的。如果之前在家照顾孩子的一方有任何工作上的选择,如是否恢复工作以及做什么工作,另一方不要过于干涉。
记住,带孩子做家务比工作的辛苦程度有过之无不及。另外,双方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且,那时候不该以“你工资低你留家”,“你就适合带孩子“等等类似功利性谈判话语逼迫对方的选择。
四、写在最后
现在明白的多了一点。不仅仅是生育上的辛苦,工作中的偏见,还有社会对待女性的格外挑剔和不体谅,不尊重,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家庭方面,尤其父辈带来的压力。
总之还是一句话,没有谁就应该怎么样,你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而且,我会坚定的支持你。哪怕是我不认同的想法,
我也会支持你去做,没有什么比你的快乐更重要。人生没有固定模式,只要你想,可以有很多可能性,而且,什么时候开始去做想做的事都不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