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论语》读书分享第134天
2025年 9月1号
今天学到公山弗扰和佛肸都召见孔子,孔子“欲往”,但最终没有去,一方面是孔子的贴身弟子子路的反对,另一方面,孔子认为他们都不是靠谱的人,最关键的是孔子想恢复周礼,让国君施行仁政。
华杉老师说:他们都是不靠谱的人,子路的意见是对的,孔子也不过就是念叨念叨,舒缓一下情绪罢了。
孔子一腔热血周游列国,想说服国君施行仁政,虽然有机会,但是因为都不执行他的主张,他都弃之若敝屣。
在他50多岁时,相继得到公山弗扰和佛肸的召见,就“欲往”,表示想去,一是孔子是不想跟他们碰硬,二是念叨念叨,舒缓一下自己的情绪,三是也给势力强大的两位“家臣”提供情绪价值。
想到上上周六,在“会说话、说好话”提升班上,妙幸老师给我们做了以“倾听”为主题的分享。让大家每个人说说自己认为的“什么是倾听”,大家说,全身心、微笑点头、认真细致、不打断的听人诉说。最后,妙幸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结合实际例子给倾听反应:澄清反应、内容反应、情绪反应、归纳反应等方面。其实,倾诉者只是想找一个人好好倾听他想说的话,不需要劝导、不需要建议、更不需要你给他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