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教练的真相》落下的两节课补了回来,现在的学习速度,再一次追不上笑来老师的讲课速度了。
笑来老师出品,都是精品,每一节课,都是又惊喜的。
在监督这一节课,笑来老师强调,作为教练,要监督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第一,行为纠错;第二,心里建设。
纠错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更深层次的系统认识,当然,这也是对孩子第二层次的爱,否则,浮于表面的爱,只会害了孩子。
这里提到一点就是,一个人的实力和良好的心里建设总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这两者很难独立存在,但大部分时候,都是精神先行,这也再一次印证了心理建设的重要性。
在示范这一节,笑来老师强调,教练的示范不能是表演、炫技,而是让学生看仔细、想清楚、学明白,这就要求在示范的时候,做到做够慢、足够细、足够多。
当然,作为教练,我们不可能什么都会,不过,作为一个正常的家长,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事实,就是在孩子15、6岁之前,父母应该有能力什么都能教。这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啊。(如果九年义务的水平都达不到的话,家长也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其实,为人父母的教练,从始至终只需要教一样东西,那就是:专业精神。
这个概念很抽象,它只能靠教练示范才能学,言传身教,在书本里学不来。
比如,真正的专家都会在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拥有系统化认知,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做事看得更远,更全面。
这对孩子影响就是,做事会稳扎稳打,有耐心,暂时的挫败不会让他们心灰意冷,局部的成绩也不会让他们骄傲。
在讲解这一节,笑来老师强调的是,作为教练,要通过讲解来训练孩子的思考能力。
当面对孩子无穷无尽的为什么的时候,作为教练,要勇于承认自己不是知识和技能本身,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使者,另外一个事实就是,一个人知道的越多,疑问也会变得更多。
面对孩子的疑问,作为教练,我们可以说:
你真厉害,你问了一个我都回答不了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要不我们一起查查……
以当前的技术,加上ChatGPT的加持,谷歌+维基百科+英语,几乎能找到绝大部分答案,如果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就把这些问题记到专门的本子上,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去读书……
这里有个关键点,就是很多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话“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学习”,这句话说的非常对,非常有智慧,但是,这句话跳过了一个关键点,就是究竟要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读书?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说清楚。
在这里,笑来老师讲得很清楚,就是带盒那个问题本上的问题去读书,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探索性的,成长性的,发展性的,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