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衣柜那天,阳光照在满床的衣服上。摸到一件没拆吊牌的连衣裙,我忽然想起,去年为了它,特意买了配套的鞋子和包包,可整套穿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
我的夏装里连衣裙占了大半,风格各异,但夏天其实总穿那两件宽松T恤和牛仔裤。不是其他裙子不好看,而是它们都要特意搭配,比起费心凑全套,舒服省心的款式才更合我意。
秋冬外套柜更夸张,毛呢外套、羽绒服堆得满满当当。每次买一件外套,就忍不住想:得配高领打底、直筒裤、短靴才好看,最后买外套的预算,全花在了配套单品上。后来才发现,我想要的不是外套本身,而是“拥有完美搭配”的满足感,那些配套单品单独穿的机会少得可怜。
购物时,我总陷入“买A必须配B,有B又要搭C”的循环,以为这样是掌控了生活的秩序感,却忘了衣服本来就是服务于人的。清理出几大袋不常穿的衣服时,我反而松了口气:真正适合自己的,根本不需要靠“配套”支撑。就像那件穿到起球的黑色毛衣,配牛仔裤、半身裙都合适,它的好,在于不挑场景、不被定义。
现在再看喜欢的衣服,我会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单独穿能出门吗?和现有衣服搭吗?会穿超过三次吗?大多时候答案都是否定的,果断退出时,没有遗憾只有轻松——比起追求“完美全套”,认清自己的真实需求,才是更踏实的掌控感!
原来囤积东西根本填补不了心里的空,那些为了搭配买的“配套单品”,看着让穿搭完整了,实则把生活搞得乱糟糟。清理衣服的过程,也是放下心里执念的过程:真正的秩序感,从来不是把所有东西都配齐,而是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被别人的标准牵着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