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女学街小学坚持课外家访活动获广泛赞誉
作者:王平
宜宾市女学街小学,有一群教育改革中的弄潮儿,他们本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书育人理念,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四位一体的创新式家访活动,把对教育事业满腔热忱的情怀,对教育忠诚且高于职业操守的信仰,落实在了对学生的一份份关爱和家访的行动中。此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好评。
一.产生背景
(一)家访是教育教学规律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需要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足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而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家校合作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意义和作用举足轻重。
(二)家访是适应学生家庭环境的迫切需要
学校在09年统计,全校近七成约860名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或单亲家庭。由于家庭原因,部分孩子关爱缺失、性格孤僻、情感冷漠、内心封闭、厌学等等。面对如此复杂情况,单靠学校的教育显然已经不够。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学校决定:深入开展把“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作为心理援助和素质教育的一项长效机制来抓。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教师对家访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首先通过教师会达成共识,让每一位教师意识到家访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家访,能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和学校的期望等。
(二)做好教师家访工作方法和策略性指导,让家访工作有的放矢
1.做好充分准备
①明确家访的目的,预期效果。②掌握学生及其家庭情况。③根据学生家庭信息制定好家访路线和时间。
2.把握正确的家访策略
①掌握时机、达成共识。新学期开学、期中、期末考试复习迎考前,此时家访,最受家长欢迎。
②了解对象、科学对话。教育好孩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③洞悉心理,正确交流。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耐心、诚心,换取家长对教师、学校的信任。让家长畅所欲言,并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这样才有利于沟通,达成一致意见。
④认真记录,积极总结。教师家访时要做好记录,认真撰写家访日记,写好心得和体会,便于今后工作中进行改进。
3.认真剖析,因人而异,踏踏实实地开展家访工作
教学中最让人头疼的不外乎学困生、“双差生”、留守学生几种类型。
小慧是班上的一名留守儿童,从不做家庭作业。父母离异后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办法顾及孩子学习。爷爷奶奶没有文化也无能为力,小慧的情况让老师一筹莫展。
为了帮扶小慧,一天放学后,老师随小慧一起来到了她家。了解到小慧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活,老师连连夸小慧是个孝顺的孩子!
得到老师的表扬,小慧表现得特别兴奋,马上给远在贵州打工的爸爸打电话,说老师来家访了。老师也趁热打铁,和小慧促膝谈心,让她明白爸爸的辛苦和无奈、爷爷奶奶年迈的辛酸,话至情深处,小慧扑在老师怀里,嚎啕大哭……
这次家访过后,小慧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作业也完成得不错。更让老师欣慰的是,新学期报名时小慧的爸爸特地走到老师面前深鞠一躬, “老师,谢谢您了!”一句“谢谢”,让所有的辛劳瞬间化为乌有,得到家长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就是最好的回报。
三.取得成效
(一)家访,叩开的不只是家门,还走进了学生和家长的心门
通过家访,拉近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距离,加强了沟通,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信任。通过学生的在校反映与家长的期望、建议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从而找到了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走进社区,听听社会的呼声,老师们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走进家门,望着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他们感受到一份份满满的信任。作为教师,就是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家访,谱写了女学街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篇章
宜宾市女学街小学卓有成效的家访活动,得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宜宾日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1年10月,翠屏区“千名教师进万家”现场会在女学街小学召开,并将这一做法和经验向全区推广。至今,女学街小学的家访活动开展已经十年,每当看到一个个孩子因为教师们的努力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时,职业成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让我们以不忘初心、传递温暖的务实态度,牢记人民教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守望教育,守望未来,做一名新时代幸福的教育者!
家访,我们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