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个人品牌,不知各位朋友听到这四个字是什么印象?
可能有朋友会想:只有企业才讲品牌呢,比如知名度、美誉度等等,跟个人有啥关系?
也有朋友可能会觉得个人品牌还是很重要的,但究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生意或事业有多大的贡献确实没有概念。
还有朋友可能早就通过学习了解到,个人品牌建设对职场或生意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在进行或将要开始布局。
其实无论你处在什么阶段,有什么样的想法,个人品牌会影响你一生的成就!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你不主动给自己打造个人品牌,要么活着像一粒尘埃籍籍无名,要么被别人贴各种标签,这些标签能让你飞黄腾达也能让你一败涂地!
可能有人说,骉哥,这话严重了吧?!至于吗?!
答案是至于!相当至于!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
有一位从农村考上清华的学生,因为爱读书、爱思考,尤其在营销领域经常发表一些有洞见的言论!2015年公众号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有同学建议他写公众号,他怀着好奇、好玩的想法就开始写作,每周更新一篇文章,也没想有人看。
就像今天一样,群里有这么多人,肯定潜水的比较多呀,在线的只有20%-30%人,认真听的只有10%,有人问是不是太少啦?那是你没玩过社群呀!毕竟我们是免费群,你建立收费群试试?如果你有1万粉丝试试?如果你有100个群试试?所以呢,看待问题的角度或者讲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很重要!
言归正传!由于他的坚持,他的粉丝慢慢从几十到一百,两百再到过千,过万,滚雪球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啦!最后从一篇文章破10万+,到篇篇破10万+。
坚持更新一年以后,2016年10月份,他发布一个14天营销密训的通知,学费1999,限定1000个名额,结果1天时间全部名额一扫而空!正好我就是这千分之一,我的学号是483号。
最后,百度公司知道了这个营销圈的热点事件,收购了这个公司与团队,聘请他为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他的名字叫李靖,个人品牌代号:李叫兽!这哥们就是一个典型的从内容输出,到建立个人品牌逆袭的典范!
有人可能会问啦,我是个互联网小白呀,还有没有机会?当然有,做一件事时间早晚只是一个维度,有没有增值空间才是核心!比如开餐厅上千年啦,现在还不是每天都有新餐厅开张吗?比如股神巴菲特在可口可乐上市后将近100年开始买股票,不是照样赚到盆满钵满吗?
第二、记住一个选择:过程法则
由小到大的过程,从你有意识开始行动的时候,已经比那些傻白甜”,那些没有规划的人前进一大步啦,没有谁的人生一步登天!
有人可能会问做生意的要不要建立个人品牌?其实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意人,个人品牌直接会带来人才流量!产品流量与资本流量!相信我们听说过“褚橙”吧?仔细分析他的创业成功史就会发现,他有讲自己的产品多好吗?他有讲自己团队有多牛吗?
没有!他讲了自己创业的不屈不挠精神,讲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结果呢?不光产品成为爆款,也吸引很多企业家顶礼膜拜!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能看出个人品牌在任何领域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究竟如何做呢?有朋友感觉很笼统!太抽象!无从做起呀?!
那接下来教各位完成第一步:建立个人标签
先分享个案例:有一个慈善晚会的组织者,一直为捐善款发愁,每一次组织晚会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一天来了灵感:把现场的部分座位贴了个慈善家XX的标签,结果呢?那场活动超额完成善款!因为有标签的嘉宾,怕别人说他不慈善是伪善呀!没有贴标签的呢?想要一个慈善家的标签呀,不然怎么在圈里混呀?
这叫被动标签效应,与其被别人贴标签,还不如自己主动贴标签?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们人的大脑是偷懒的,他用标签去快速识别信息,然后去了解深度的内容!什么“夜店女王”,“购物狂”呀,“二次元美女”等等!试想一下,在一个万人舞台,当舞台聚灯光打到你身上时,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你会发现你自己就会情不自禁筛选自己的标签,寻找最打动人心的记忆点!
这些标签可以分为三类或者说从三个角度去筛选!
第一、行业标签
行业方面的标签取决于你的选择,你的眼光,频繁跳槽是无法建立行业标签的,最好选择朝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第二、性格标签
比如“暖男”呀,“宅女”,“乖乖女”、“一根筋”,“女强人”等!
第三、专业标签
个人品牌不是个人IP,IP需要在一个行业深根!扎根!极致!比如罗辑思维的“得到专栏”,“凯叔讲故事”!
各位朋友,今天我分享这么多内容,不是要证明自己有什么牛逼,不是说我做的很好啦,但至少说明我已经在行动,有意识建立自媒体矩阵,每一个行动都会有结果,就看你想要什么结果?
我始终坚信:没有傻逼的坚持,肯定不会有牛逼的结果!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