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没事,无意划到了北大数学系丘教授为清华大学物理系讲课的视频。因为老早老早起就对顶尖的大学教授的极度崇敬,尤其因为自己对数学物理知识的欠缺,昨天我是认真地观看了那教授的授课视频,高等代数,虽然完全不懂,但我还是喜欢。尤其那教授具有的大知识分子的风度非度欣赏~高额,长而薄稀的白发随意地盘在头顶;目光敏锐,语感明晰亲和;瘦而不弱,清清朗朗;衣着普通,在街上走可能谁也不出看他是北大教授。授课中,教授边讲边板书,写完一黑板擦了又写一黑板。原来老教授和小学老师一样,一生吃了好多粉笔灰哦。
在別人眼里我就喜欢写点作文,其实在我心里常怀念早年有一段时间特別喜欢数学。直到现在我都一直认为文学都是常识性的东西,谈不上深奥,写出好作品要点聪明劲,也要点才华,但不需要极高的智商。解一道数学大难题肯定比写一篇好文章更难。有些难题几百年都无人能解,谁解出来了就会轰动全世界,他会被视为神人;文学作品不会有这样的效应。
不过,就我看,高中以下的数学内容都紧扣了生活应用,它们的作用很明显;当年还为了应付高考,那数学书我是看得津津有味,它的魔力远胜过小说,理解了就会完全被数学的无可辩驳的逻辑性征服。解题中更是深深体会到了智力考验的快感,作文的快感远没有这样深刻。高考时数学卷里我正确解答过几个难题,虽然具体过程已不很记得,但那做得顺手的兴奋还仿佛是昨天的事。当年语文卷做了些什么题一点印象也没有,题目很平庸,毫无挑战胜,老实说做不来也不应为耻。我知道我真心地喜欢数学,这方面的小聪明甚至更远胜于作文。
但是,高考过了20年后的某日,在一个年轻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他桌上放一本《高等数学》,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好奇地拿来翻翻,原来这就是高等数学?里面几乎没有文字,都是公式,字母,数字,符号,和我记忆中的数学完全不是一回事。太乏味太无聊了!从那天之后,我常常感到好幸运,一生还好没以这高等数学为业,否则会活活累死,无聊死。整天活在数字和公式字母中,那怎么能活得幸福?从那天起,我对高等数学的崇敬荡然无存,真的。
昨天再一次领教了高等数学的无趣和枯燥乏味。首先是太难,而我私下认为这种难是人为制造的,完全不必要的。开初发明高等数学的人只是为了显摆他们的高智商,而不是为了解決什么生活实际问题。几百页一大本高等数学书里,居然没有一个实际问题足以证明我的看法。都是“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我的天!如果我当年上的是大学数学系,我肯定不到3年准会患精神病,不是夸张。不是我无法弄懂,我肯定能懂,这点我很自信,主要是懂了又怎么样?就像如今那中学奥数竞赛题,什么1/2十1/3十1/4+1/5十1/6十1/7+1/8十1/9+1/10,,,,,+1/100=?我的天,我们生活实际里有这狗屁问题吗?纯是为了卖弄头脑的聪明劲,做对了又怎么样?做对了只能说这分数该他得去了,没有任何別的意义。这很像电视里的搞笑节目里一样卖包袱显聪明。
昨天我只对那教授的高智商和学者风度深表喜欢,但对那过于繁难的数学游戏依然深感厌恶。我不怀疑高等数学与高科技密切相关,但我怀疑高等数学课程里面有相当部分是无意义的数字论证,甚至有许多基本点都错了。大部分高数理论是脱离实际的,是空中楼阁。一种工具不知干什么的要这工具干吗?
一一就算它全部有用,很重要,那么至少,高等数学书的编写里应该每一个章节都要涉及一些相关的科技和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否则一般人是会陷于数字游戏里的感觉,会经常茫然地自问我学这个究竟要去干什么?没有动力,没有热情。有热情的也只是糊里糊涂地着了魔而已。真学好了高等数学的人,除了当老师的外,最后他们真的都在生活里因为高等数学弄懂了,工作上得到好大帮助?我表示怀疑,甚至像怀疑会玩游戏的人一定会工作一样。
还有个知名物理学家那讲量子力学课的视频里,也全是满黑板的公式套公式,也是“因为,所以,因为,所以,,,”一黑板又一黑板。我同样很怀疑,高科技并非是靠这些公式搞出来的。
~这文显丑就显丑,没啥了不起,天下不懂高等数学高技术的比比皆是。以前我有时暗暗为自己不精通数理而自卑,现在不了,真的,因为它即使是高级的也是乏味的;原来它们那理论无非类似于数字游戏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