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童整理,版权归黄耀良先生、古琴扎记及大雅学社所有。是本人的古琴学习笔记,仅作个人学习之用。引用请注明出处,转载请联系作者。如有不当之处,为本人记录或理解问题,与老师讲解和学校无关,请不吝赐教,拜谢。
黄耀良先生琴律漫谈,带你了解古琴背后的中国文化
2019-10-13 16:00直播课
黄耀良先生,1930年生于苏州,现居采香一村三区。自1953年起师从上海龚万里先生学习琵琶;1955年起先生师从今虞琴社创始人之一吴兰荪先生及其子吴兆基先生学习古琴;黄先生在1998年主笔编写了《吴门琴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2002年主笔编写了《吴门琴谱-续》;曾发行个人古琴演奏CD《楚歌》,和《秋塞吟》,内容为吴门传统古琴曲,并有个人打谱的琴曲《楚歌》录入。先生发表过《中国律制》、《潇湘水云的调和调式》、《传统古琴谱中的琴曲调名探讨》等。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各位琴友在学习古琴之时,肯定会有诸多的困扰,对于基础指法的一知半解甚至误解,周围也没有专门的古琴老师指点。想学好古琴,心有余而力不足。
琴友们可能由于音乐基础的稍许欠缺,只知道音乐中有“Do、Re、Mi、Fa、Sol、La、Si”,却对中国的“琴律”只听说过只言片语,造成了对古琴的学习感到难理解,难掌握,对琴曲表达情感不够的等多方面问题。
1570586662886_meitu_1.jpg
WechatIMG5.png
后主笔编写了《操缦集——古琴入门、练习、演奏》,已于2010年10月由上海印书馆出版发行,2017年再版。先生曾于2012年10月先生应邀赴德国海德堡进行中外音乐艺术民间交流活动,并进行了古琴音乐演奏会。2015年3月再次应邀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海德堡、法国里昂等地做古琴公益演出,将中国古琴艺术介绍到国外。
WechatIMG3.png
乐理
琴律初探:三分损益律、纯律、十二平均律之间的发展及其联系。
中国律制
中国乐器,琴有史记载3000年,传说5000年。
世界语言,12345671
二战后,定下十二音的高低,音名为CDEFGAB(C调)
琴,弦乐器,最古之一。
自然音
好听=有规律地排列。春秋战国时,《管子》中有讲解。
主音=宫,整个弦长;子音一分三,增减,称三分损益
三分损益律
又称五度相生法
1)增一=主音弦长*4/3=主音的五度音
空弦=1,生出5(听老师的发音,应是低音5),增1/3
2)空弦=1,左手按弦,去1/3=5
3)5的弦长,增1/3,生2;
4)2-6-3-7-4-1;
但自然音最后4回不到1
5)如此生出十二音
黄钟,基音=隔部相生,生林钟(黄钟的八度)
大簇
缺点=不平均,有长有短。4到#1,不能还原
古谱,自然音,与现代听觉比,转调就不准。
三分律-七分律-60律-360律,仍是4回不到1
十二平均率
1)明代朱载堉《律吕正义》
半音,#1 b2两个半音,差几个音分,音乐家都听不太出来,两半音合一,三分损益法不准之处得到改善;黄钟正好还原。
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具体说来就是:用发音体的长度计算音高,假定黄钟正律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长为2尺,然后将2开12次方得频率公比数1.059463094,该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黄钟正好还原。用这种方法第一次解决了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
2)比利时人马义龙采用,推广。
Bach转调,制成加了黑键的钢琴,不再只是单调的白键,做了2排键
不再只在幕后做伴奏用,而是独奏,音乐会,交响乐
3)文人琴,2002年非遗;
1949年后,只有98人弹,老八张唱片。
音不准(三分损益)12356都与十二平均律同,4和7就非常明显
指法
右手弹,左手按
1)右手不离弦,类似扎桩,因为眼要看徽位
2)弹时要放松,一定不用力
3)中指外放,但名指扎桩
4)二关节弹性
5)左手中指-1弦,大指配合,
中指勾剔
大+名,半甲半肉,左右移=上下
大指弦在肉甲音通过,长茧后就好了
6)食指-泛音
纯律-泛音,振动弧
黄钟=c=1弦
学习古琴的注意事项
打谱,100多曲,流派,每人20曲能弹出,因为要记住谱。其他乐器可以看谱,但琴谱要北下来。
重视自己流派,只因为手法,而非重流派
人文性格,情趣
如梅花三弄,不仅要弹出乐谱,还要有感受
阳关三叠,驿站
老先生的免费课,讲了乐理和指法的大原则,还有如何用情感弹奏,表达人文性格情趣
忆故人,情味,内涵,思想内容
慢轮432,平,快,向外弹
打圆,挑勾,3个,4扎桩,2扎桩,3+4轮
平沙落雁,管平湖版,每段有雁叫,梅庵派版,配合,与百鸟朝凤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