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来自第一章《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的6个故事》,在这一章,讲述了下面6种类型的故事。
1.“我是谁”的故事
2.“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
3.“愿景”的故事
4“教学”的故事
5.“行动价值”的故事
6.“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在第三天,我说,我会将6类故事与后续章节的知识点交替进行。前几天的拆页我们已经学习了“我是谁”的故事,““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教学”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愿景”的故事。
拆页十
P24
好的梦想故事应该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从而克服当下的挫折和沮丧,振作起来。
一位跟我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曾跟我讲过一个非常好的梦想故事。
有个人来到一个建筑工地,那里有三个人正在工作,他先问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那人说:“我在砌砖啊。”他接着问第二个人:“你呢?”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修一堵墙。”然后他又走到第三个人那里,问他:“你又在干什么呢?”那人正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千活,对他说:“我呀,我在修一座教堂。
倘若你想最大限度地影响别人,就应该给他们讲愿景故事,并使之成为他们心中的大教堂。在愿景故事里,你要把点点滴滴编织在一起,特别是那些艰难抗争和让人倍感沮丧的细节,这样才真实可信。
「I,重述知识」
请大家问问度娘,写出“愿景”的含义,帮助理解愿景故事。
度娘说,愿景是希望看到的情景。解释很简单,像小学教材导书上的词语解释一样。
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愿景:
“愿景”是一种由组织领导者与组织成员共同形成,具有引导与激励组织成员的未来情景的意象描绘,在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环境中,提出方向性的长程导向,把组织活动聚焦在一个核心焦点的目标状态上,使组织及其成员在面对混沌状态或结构惯性抗力过程中能有所坚持,持续依循的明确方向、步骤与路径前进;并且藉由愿景,有效培育与鼓舞组织内部所有成员提升职能,激发个人潜能,促使成员竭尽全力,增加组织生产力,达到顾客满意度的组织目标。因此,愿景受到领导者及组织成员的信念和价值观、组织的宗旨等影响,是一种对组织及个人未来发展预期达成未来意象的想法,它会引导或影响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和行为。
「A1,激活经验」
1、你听到过的大咖们关于公司的愿景故事,比如马云的,俞敏洪的,赵周的,挑一个你熟悉的。
看到上面这行文字时,我立马想到的是俞敏洪的新东方,还有电影《中国合伙人》。虽然近期有很多俞敏洪的负面消息,我们今天不去管什么是否公开歧视女性,不去管是否是被教育精致包装的商人,我们只谈新东方的愿景。
新东方的愿景是:成为中国优秀的、令人尊敬的、有文化价值的教育机构。
“优秀的,令人尊敬的,有文化价值的”,这三者是层层递进的。愿新东方能紧扣教育内在精神,传达真善美,做真正的教育机构。
2、你所在公司的愿景故事。(如果没有,请略过。)
有一次,学校领导在一次大会上讲学校创办的历史,讲曾经的艰辛,讲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讲未来的发展……讲到未来的发展时,他满怀憧憬地说,未来,我们学校将是一流的私立学校。
怎么定义这个“一流”呢,教学理念强?教学成果好?生源最好?学费最贵?
会议结束后,同事还在讨论,这个愿景是不是太遥远,难以实现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单位是一流的单位,但讲愿景的故事,要让听众听出信心与力量。
3、你自己的愿景故事。(如果没有,请写一个;如果已经在前面写过,请对照今天的愿景故事的描述,尝试修改。当然如果没有需要修改的,也请略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农村女孩爱上了阅读,从童话到故事会,从言情小说到武侠小说,她都如痴如醉地看着,可是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山沟沟里,书籍还是一种稀罕物,于是她就到处去借,借来后拼命地读完,然后再去借。女孩的父亲是个地道的庄稼汉,但他是武侠小说迷,即便白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了一天,一到晚上,他还会从枕头底下掏出金庸的小说,沉迷于武侠世界,慰藉疲倦的身体与空虚的灵魂。
一个周末,女孩写完作业,看完了借来的书籍,百无聊赖。这时,她盯上了父亲的枕头,她在门外东张西望了一会,确定父亲在田地里劳作,确定外面没有,她溜进了父母的房间,关上房门。轻手轻脚的搬开父亲的枕头,下面露出一本翻卷开的书,她认真记下书的模样,然后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了,她不时抬头看看时间,怕父亲回来,也怕奶奶撞见。
从此,父亲枕头下的第一本书,女孩都抢先读完,而父亲却浑然不知。因为时间的紧迫性,女孩也因此练就了两小时看完一本书的阅读速度。那两年,她不知道看了多少学校和家长禁止看的“闲书”。
后来,女孩接触到了《红楼梦》、《唐诗宋词选》、《飘》、《简爱》……她开始细嚼慢咽地品味书中的一词一句。她的阅读速度也降下来了。
这也许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从速读到精读的过程。
二十年后,女孩已成经中年妇女,但她却永远忘不了小时候偷看父亲枕头底下书时的紧张与喜悦。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丰富了,她希望有那么一间书店,无须多大,但布置温馨,一个人时,沉浸书的世界,或约上三五好友,泡上一壶好茶,谈书籍,谈生活,谈过往,谈未来。没有功利,只有惬意。
这个女孩就是我,一个理科生,却教了十几年的语文老师。
补充阅读
来自第二章 何谓故事P46
假设,有一个生产规模庞大的制造部门。生产线上的产品要被淘汰,部门要在一年内转型生产一款全新的产品,人们都慌了。他们知道失业会是改组的一部分,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一生积累的专业知识化为乌有,而摆在眼前的是年复一年的尝试和“重新开始”。如果此时让他们再以加倍的劲头,加快结束他们一直喜欢的这份工作,没人会去做的。
一个中层领导决定改变人们的想法。
他设想了十个愿景故事,让这最后一搏变得有价值。刚开始时,他只是为了让自己头脑清醒一下,但是当他在一个更大的会议上分享这个故事时,这个故事就如一盏希望之灯,照亮了绝望和困感的人们。
他说,他知道公司砍掉了不止一条生产线,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几家工厂也要关门大吉了。他是这样看待这件事情的:那些即将关闭的工厂的工人,还在加紧工作,他们是在加速终结自己的工作。相比之下,我们的工厂还有前途,我们要生产新的产品。一个故事结束了,而另一个故事刚刚开始。他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的开始,这个开始可以解决印染部门的陈年旧疾;可以重新整顿工厂的结构,以便有足够的地方开设托儿所;可以采用新的程序控制系统。他的新故事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相同的事实,不同的背景。
这就足够了,他的新故事告诉他的团队,他们所面临的繁重的劳动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一且挫折和繁重的工作有了意义,工人就不会介意加班和更加辛苦的工作。事实上,他的故事影响了所有人,一些从来不曾努力工作的人,现在,反倒干得比别人都要多。听了这个故事,人们从三心二意变成了全心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