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书,一直在追求页数,总觉得读的页数越多,才越能称之为真正的读书。可是,现在,我体会到了另一种读书,无关乎页数,只是收获。
下午,读《西方哲学史》,正看到“柏拉图的乌托邦”部分。作者从介绍这个乌托邦开始,层层深入,到最后谈论这个乌托邦存在的问题,无一处不精彩,无一处不为作者的智慧所折服。我边看,边想,边记,完全忘记了世界,忘记了一切。等到这一部分读完,我才恍然发现,短短的九页却用了四十多分钟。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的收获远不是这九页可以包含的。
原来,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有所得,这种所得要比一个人囫囵吞下几十本书都要有用得多。这种得,可能是一些知识,可能是一种经验,但无论是什么,得到了就是好的。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国古代那些传诵千古的篇章。中国的古文都不长,可却是字字珠玑,值得人反复吟诵,令人回味无穷。它们蕴含的道理都是浓缩到了极点,需要不停揣摩,才会有所得。这就告诉了我们,读书不在于你的数量,而是你的质量,你的收获。
所以啊,阅读文学经典作品,不应该抱着一种读完就行的态度,那就是说明你读过了,却不能代表什么。投入自己的思想,慢慢去读,去悟。这样,你才能从中收获良多,你才能真正对自己说:我没有辜负此生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