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共读活动的第二天,今天醒得很早4:15头脑就完全清醒了没有一点睡意,索性就起来看老师的文章了(其实想看书,但总觉得看不进,这里有点问题,要找到是什么状态然后解决掉)。
5点准时进行直播,上来就听到老师说今天谈两点:一、主动阅读;二、检视阅读。就说说我记录下来的和我的收获吧。
一、主动阅读
●主动性感受:
1、对象感:是什么、怎么组成、评价
提到一个信息处理模型:(金字塔模型)
一层:你的元认识启动
二层:你的决策方式
三层:(分左右)左:你对自己的认知 右:你对对象的认知
(左)对自己的认知用:黄金思维圈 (右):对对象的认知自己去探索,并产生关联。
2、目的感:跟我有什么关系
要把启发感转化成自己的认识,中间必须进行自我关联。
●方法:主动阅读4问
(1).讲什么?
(2).怎么说的?(结构)
(3).说得对吗?(不要谈感受,在理解力上的评价,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上有4个标准,按标准来)
(4).跟你的关系
小节总结: (与自己关联)
1、新学到了几个概念和方法,如:对象感、启发感、信息处理模型,对自己的认知用黄金思维圈等。
2、对主动阅读第2个问题 “怎么说的?”这个问题,是对文章先建立结构框架,但是我对结构这个问题很茫然,需要去了解结构的相关概念(从共读中《如何阅读一本书》去找),加强结构化训练,加强结构化训练,加强结构化训练,重要的事说三遍。
3、对结构思考力而言,这是标准中“应用”的层级,老师提议可以先关注逻辑学,逻辑学是根本科学。推荐逻辑学的书是《简单的逻辑学》、《离散数学》和《批判性思维》。对《批判性思维》老师说未来也会共读,学会了里面的内容会掌握一个概念叫:属性识别,以后针对一本,可以快速阅读,知道哪些是历史、哪些是案例、哪些是观点等等,到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停留。好期待这个本领,哇哈哈哈!
4、对主动阅读的4问,每个问题中包含的内容还不是很明白,继续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二、检视阅读
●读书的决策原则
1、不要做非理性的决策
2、边际成本递减(考虑投资收益率)
●检视阅读的方法(五步法)
1、看包装(1分钟):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印次、策划机构、内容提要、建议上架类别及宣传方案。
2、看整体(5分钟):序言、目录及附注(了解本书的目的和目标)。
3、看细节(10分钟):随便挑几页看看,找本书核心关键词,试着给作者的诚意度打分。
4、下判断(1分钟):问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价值吗?如果有价值,要选择怎样的读书方式,读书时间。
5、粗阅读(10分钟):保持一个较完整的速度读过一遍,然后定一份简单的读书笔记(当然写笔记也是分层级的,推荐老师的一篇文章关于阅读,这个技巧从来没有人给你说过,看看自己处于哪个层级)
●推荐其它阅读方法:
2、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
3、属性阅读法:这段说明内容的属性是什么?
4、页码分析阅读法
小节总结: (与自己关联)
1、老师还推荐了一个随手翻的方法,用3个5分钟或5个3分钟,随手翻页阅读,对不清楚的地方打问号,做到延迟满足,这样就不容易放弃。(不要觉得随手翻读是浪费时间)
2、学习推荐的其它阅读方法,找到适到自己的读书方法。
最后上一张网站提供的脑图:

2、原来读书还有这么多方法,都尝试下,找个适合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