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人民的名义》,其中张凯丽饰演的吴老师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按照你一贯的原则,热情、礼貌,但一问三不知。
看到这是,原以为高书记应该会生气的。毕竟刚在赵大公子那受气回来,结果没想到,还对吴老师的这个行为很是赞赏。看来这就是官场的常态,表面大家凑在一起谈话,热火朝天,实际上却没什么营养。有点像是叔本华说的:充满欢笑和喧闹,里面空无一物。
其实,如果在现实里碰到这类人,还是很让人恼火的。比如去什么部门办点事情,人家好吃好喝的接待着,一直笑脸相迎,可就是不提正事,直到耗了在半天,起身走了,人家心里虽然松了口气,还是保持之前的笑容端着。吃人嘴短,伸手不打笑脸人,又不好当场翻脸,于是最后通常是啥都没干,悻悻然走了。
有时候碰到一些职场新人、服务员。明明问的有些问题他不知道,但上级规定不能跟客人说“不”,于是只能硬着头皮,保持笑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搞得客人一头雾水。
当然,一问三不知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事实上这句话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两军对垒之际,有个名叫荀寅的人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大怒,骂道:“出发前国君有令,不要追赶零星的干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就是出动1000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刚才的话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回国后我要报告国君。”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三不知中的“三”原来是指:始中终,开始、过程和结果。后来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意思:问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不知道可以是指本来就不知道,像我们小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问了一堆都不知道答案,于是老师感慨:你还真是一问三不知啊!当然这个不知道还有指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意思。就是剧中的吴老师,她每天和高书记同吃、同住的,经常和高书记谈一些官场中的事,有些还能给出很不错的建议,怎么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呢?
个人认为最有名的三不知,要属《金瓶梅》中西门庆初次遇见李瓶儿了。在《金瓶梅》十三回中有一段话:
他浑家李瓶儿,夏月间,戴著银丝䯼髻,金镶紫瑛坠子,藕丝对衿衫,白纱挑线镶边裙,裙边露一对红鸳凤嘴,尖尖趫趫,立在二门里台基上。手中正拏一只纱绿糸路紬鞋扇。那西门庆三不知,正进门,两个撞了个满怀。
至于西门庆这个三不知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就只有他自己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