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进生活中的张爱玲

走进生活中的张爱玲

作者: 陌上妫 | 来源:发表于2020-07-04 23:07 被阅读0次

人的一生注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上面的经典语句都是出自一代才女——张爱玲之手,笔触细腻,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身为民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自小就识书,饱览中外,才气逼人,7岁的她就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不得不让人惊叹不已。

2020年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恰好到手了这本纪念版的《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此书是一代文学巨擘夏志清所编注,书中收藏了书信、明信片与圣诞贺卡一共一百一十八封信。从华盛顿、俄亥俄州牛津、曼哈顿、麻州康桥、加州柏克莱到洛杉矶。尽管张爱玲总是搬家,却与友人夏志清一直有书信往来,不曾因搬家而失了联系。

夏志清,中国文学评论家,一生之中的著述甚丰。他所著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20世纪60年代最早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学的书籍,并挖掘出才女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

在此书中,在每封信后,我们都可以见到夏志清对于张爱玲所写的信给出的“按语”,有此更让读者阅读此书时对于书信的写作背景、起因、内容有更好、更为详细的了解。他评价张爱玲:“虽一人独居,爱玲兴趣如此之广,书是看不完的。”

而,从张爱玲的各个盛名的作品中:《倾城之恋》、《五四遗事》、《怨女》、《张看》等等。大部分的读者都觉得张爱玲除去她的满腹才情之外,还应是一个孤傲清冷,看通情爱、看透人性的奇女子。而,从这本《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中,从这一百一十八封信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与我们所思所想的不一样张爱玲:她积极努力上进;也会为了生活奔波劳碌;为了自己的作品让友人们给与意见或批评;一方面为照顾生病的赖雅,一方面写作谋生;身患皮肤病却因没有固定收入,耽误了看好医生,将其视为跳蚤侵蚀,而屡次搬家……这些都充满着浓厚的烟火气息。

我们可以在书信中,还可以看到张爱玲向夏志清讨教、虚心向学又怕叨扰了他,以及两人对于文学的探讨,对友人的关怀等等,书信中尽是显现。

“使你为难,我已经非常抱歉与窘。”

“千万保重,信也不要写了,等好了有空的时候再写。”

“千万不要特为回信”

以及信末,我们总能看到“祝好”、“祝一切都好”、“王洞、自珍都好?”等字样,可见,张爱玲知书达理,细节可见端倪。

此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梦想、为生活奋斗的女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张爱玲。

相关文章

  • 走进生活中的张爱玲

    “人的一生注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

  • 走进张爱玲,品味《怨女》

    人们都陶醉于张爱玲的散文中,往往不能自拔。行云流水的美文,让读者身深陷中,走进一个世外桃源村。 《怨女》是张爱玲的...

  • 阅读这件小事

    这几天在看张爱玲的《流言》。 张爱玲聊到了很多生活中麻碎的小事,包括以前在香港读书时的同学在炮火声中洗澡的小事,包...

  • 《半生缘》张爱玲 岁月已逝

    《半生缘》张爱玲 一直觉得语言是张爱玲最大的优势,她的语言偶尔跳脱出生活的刻薄,不过这种程度的刻薄恐怕在真实生活中...

  • 读书笔记:张爱玲之《小团圆》

    小团圆几乎是张爱玲的自传。张爱玲的多数文作中,都有她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子。这个出身于显赫之家的孩子,生活并不幸福,而...

  • 谁让香烟走进生活中

    烟!有害健康。但现实生活中对很多人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香烟从清朝在我国就广泛于民间,己经渐渐成为一种文化,从以前...

  • 生活中的虱子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虱子。我在想张爱玲所说的虱子是不是指生活中的一些小困难,或是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 走近张爱玲,走进她的城(一)

    这里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区,静安寺。这里除了有络绎不绝的行人穿梭往来于寺庙和商场之间,还有一栋意大利籍律师兼房地产商人...

  • 张爱玲的趣味生活

    张爱玲的文字给人一种清冷感觉,就如她为人一样,她不喜欢应酬,对于热情的读者,她也多是是拒绝接触的。 这样一位性格的...

  •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城南旧事》

    余光中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的确,张爱玲创作背景多为上海和香港,犀利的文字揭露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背后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生活中的张爱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zp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