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得感”就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可以拥有什么样生活的一种资格认定,配得感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不敢被爱——情感上没有配得感
不敢购买高品质的物件——物质上没有配得感
获得成功却抗拒拥有和享受成功——精神上没有配得感
你会发现,配得感往往跟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即便是一个人已经在物质和情感上具备了得到和拥有的能力和资格,但他仍旧认为自己“不配”。
Selina任家萱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她事业成功,外表甜美,性格体贴,为人善良,她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女神啊!

但面对知名度并不如自己的约会对象,她全然忽略了自己的优点,拼命强调两个人的年龄差异,当然,她未曾提起的情感创伤,也无疑成为了她认定自己“不配”的最扎实的理由。
哪怕约会对象表现的再诚挚,所有局外人都告诉她并不是她想的那样,但在没有配得感的人的心目当中,“不配”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自我诅咒和自我设限。
配得感低的人,特别容易内疚。
在所有该享受美好的时刻,他们总是无所适从而又尴尬万分,你硬塞给他们的时候,他还会慌乱和不安,甚至逃避和生硬的拒绝。
当你有以下五种表现时,那说明你在配得感上需要反思和调适了:
经常感到抱歉,常说“对不起”
当别人赞美你时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对钱敏感,不敢轻易跟人谈钱
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不敢享受
不接受美好的感觉,会让你不安
配得感低的人真的不值得赞美吗?真的配不上享受美好吗?不是,不是他们真的不够好,而是他们总以为自己不够好,而这种“自以为”其实往往遗传于原生家庭。
追溯来时路是为了让配得感低的人看到它形成的路径,而这条路即便无法回头,你却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炮制,改变“我不配”,扭转“我不值得”,大胆去拥抱美好。
曾在微博上看过一句话“你值得拥有全世界”,我希望每个努力奋斗的人都应该时不时去告诉自己这句话,你值得更多更好,这不是鸡汤,这是一种新的信念。
信念可以影响行动,而行动可以形成习惯,习惯可以反作用于行动,最终推翻“我不配”的桎梏,形成全新的认为自己值得的信念。
你是否配得上更好的生活,那是需要通过努力和实践才能知道的,但你绝对配得上一场自我解救,把那个囚困在配得感低的诅咒里的自我解救出来,因为那个被囚禁的你,本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