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读书
《人间词话七讲》读后感

《人间词话七讲》读后感

作者: 亦合 | 来源:发表于2017-07-03 10:03 被阅读561次

此书的读后感,对我来说是个挑战,读的时候酣畅淋漓,写的时候就变呆傻状。中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但在于我,只能心里默默揣摩,对外不敢发表任何想法,因为太浅薄。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先生文学批评的代表作。《人间词话七讲》是叶嘉莹老师对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讲解,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叶嘉莹老师的讲解内容,共七章;第二部分是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原文,跳过讲解直接阅读的话,确实有很大难度,尤其是古文、历史学习不好的人。

本书内容,个人分享以下三个各方面:

一、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先生对词的境界的评析)

王国维先生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那么,什么是境界呢?叶嘉莹老师说这一点是先生一直没有说明白的,用境界这个词还不够准确恰当,但是又找不到更为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和表达。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像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上相思之苦,秋风起时偏登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这种用真感情写的真境界,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流传至今。

先生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有生气。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故一宏壮,一优美。”

“有我之境”的要点在于“以我观物”,即从自我感情出发,对客体进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为内在感情的表象,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幕”。“无我之境”的要点则在于“以物观物”,强调客体存在的真实性,主体意识被客体化,如“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也是主观诗跟客观诗的区别所在。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较多。但对名家高手来说,他们可以得心应手的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选择运用。

境界有上述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

关于词之境界,叶嘉莹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入了很多西方文学分析方法,解释的很透彻,如双重语境、语码等等,将词之内涵、魅力展现在世人眼前。最后得出,好词是可以引发读者丰富联想的,也就是词之最高境界的表达。

二、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五代北宋之词,可谓“生香真色”。王国维先生说:“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者鲜矣。尤痛诋梦窗、玉田,谓梦窗砌字,玉田垒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嘉、道以后至此,非不谐美业,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

这部分讲述了词的发展,由“歌化之词”到“诗化之词”的发展,著名词人的特点及名作解析。王国维先生受西方美学、哲学影响,对中国传统词话的分析和研究更为新颖独到,每个词人的代表作及其特点表述详尽。

三、人生的三大境界

这三种境界是王国维先生对历史上无数的大事业家、大学问家的深刻反思而做出的高度概括。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阶级也。在迷失自我的情况之下,我们应该“立志”,找到自己的目标。任何事情,无论是学问还是事业,没有明确的方向,我们都会无从下手,更有可能半途而废。因此先生所表述的第一境界是“立志”,摆脱自己目前的迷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阶级也。有了坚定的目标,我们能够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即使痛苦艰难也要“不悔”,甚至甘愿为之“憔悴”。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压力,你都能够为了这个目标而坚持下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阶级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波折,百折不饶,经过一番奋斗才会取得成功。当你成功以后,你又会感到意外,因为它一直在我们不经意的地方等着。因为当你获得成功的时候,又会感叹成功似乎很简单,似乎就在眼前。

以上内容仅是一小部分,《人间词话七讲》除了对原书的讲解外,还有很多知识点,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古诗词的伙伴可以速速入手。

另外,书中对于读书的见解,非常值得我们深思,读书的同时要保持独立思考,读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阅读每一个作者的作品,一定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环境、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内在涵义。

相关文章

  • 要眇宜修探幽微

    要眇宜修探幽微 ——《人间词话七讲》读后感 浅夏的午后,窗外柳丝低垂,紫燕轻喃...

  • (原创)听诗词悟人生

    听《人间词话七讲》,感人生至理。

  • 《人间词话七讲》读后感

    此书的读后感,对我来说是个挑战,读的时候酣畅淋漓,写的时候就变呆傻状。中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但在于我,只能心里默默...

  • 读《人间词话七讲》by叶嘉莹

    《〈人间词话〉七讲》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叶嘉莹对王国维的著作《人间词话》的解读和评论。 《人间词话》这本书写的是王国...

  • 人间词话七讲

    一周繁忙,未能完成阅读计划。想起上月读过一本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早起,花了两个小时再读一遍。 读完后...

  • 浅言词之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词评。叶嘉言先生《〈人间词话〉七讲》,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间词话》解读。面...

  • 《人间词话七讲》摘录

    《人间词话》是我前男友从前很喜欢的书。我们在一起时,他常和我提及此书。叶嘉莹先生是我上大二时毛概老师介绍的一位诗...

  • “境界”抑或“潜能”--词与诗不同的美感特质(读叶嘉莹《人间词话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首先就留下一个悬念:王国维先生所谓“境界”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

  • 读《人间词话七讲》之感

    《人间词话七讲》是叶嘉莹先生的演讲集。叶嘉莹先生从民国时代走来,一生致力于诗词的研究和教学。曾经看过两次她的电视访...

  • 人间词话七讲小感

    人间词话,这四个字我就觉得很美。 王国维,我不陌生但又很陌生。不陌生是因为一直听过他的名字,陌生是因为我竟然以为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词话七讲》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da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