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场美丽的绽放,将教学植根于课堂,培以沃土,浇以智慧,灌以汗水,教学之花便能静静散发迷人的芳香。
2021年10月16日、10月17日两天,在省城长沙举行了以“双减”政策为背景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学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研讨会聚焦“双减”政策,围绕语文教学,立足课堂阵地,推出了名师专家的系列精品课程,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一场语文教学思想的洗礼。
如果一定要用简练的语言对自己这两天学习进行粗浅的概括。我能提炼的关键词便是“精”“巧”“效”。
于“精”字上下功夫
精品课堂,在“精”字上下功夫,专家们呈现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学理念各有特色,教学构想独具匠心,但殊途同归,都指向“精美”。
这份精美,精在课堂设计。
四堂展示课,都有精致的课堂构建。
黄厚江老师的展示课——《猫》一文,抓住小说这一文体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猫”的形象,梳理三只猫背后的关系,组织学生探讨情节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整个课堂,环节紧凑有序,教学张弛有度,师生互动温馨和谐。
肖培东老师教学构思“精”在深深浅浅,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他执教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基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通过独特的教学视角,发现语言文字建构的特点,并以此为教学突破口,细细咀嚼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构架起整个教学环节。流畅,自然,温馨,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情味,让学生、听者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最是细节能动人。以品味细节,体悟情感贯穿整节课,是璩艳霞老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她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以品读文字为教学手段,以感知生命为教学“落点”,用“生命的绝望”“生命的觉醒”“生命的忏悔”“生命的救赎”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品,去感悟,去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给在座的每位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人生的启迪。
青春是生命活力的体现。青春语文倡导者王君老师用她的课例——群文阅读之《背影》《秋天的怀念》,以演讲的方式串联起五个语文教学活动,以“父母之爱”构建起两本书的教学桥梁,以“治愈”生命的伤痛为主题,串接了整个教学设计。学生们一个个登台展示,呈现有思维的敏捷、语言的组织、表达的丰富、生命的理解。课堂灵动而飘逸,真正落实了课堂的“学生本位”,落实了“生命”教育。
干国祥老师作为深度语文教学的首倡者,他的语文教学意在从对立的角度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干老师执教的《背影》一文,就是以余光中对《背影》的个性解读构建教学整体框架的。他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求证,收获。每一个环节都直抵心灵,叩问灵魂,是真正深度的,精心的语文课堂。
于“巧”字上显智慧
专家们的课,从头至尾,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最大的感受:舒服。这种舒服,源自专家们入课的自然,温暖,巧妙。黄厚江老师很亲切地通过谈小说,谈猫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渐入佳境,不知不觉,但又深入其中,余韵悠长;肖培东老师从主持人介绍自己的文字里,挑取一个“平易近人”就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就如一缕清风,慢慢拂过心头,淡淡的,浅浅的,如诉家常般,就朝着文本深处走了。在浅浅中深深,在深深中浅浅,让人徘徊其中,流连沉醉;王君老师用灵动的方式,直接就带着学生以语文的方式,以写的读的形式步入文本,用群文搭建平台,用生命的感悟诠释人生,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进进出出几个来回,深深地思索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干国祥老师的思辨阅读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他用曲径通幽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对立面走入文本,然后深入文本,去解构别人的解读,形成自己的观点,建构自己对文本的新解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学的沃土上,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紧扣一个“巧”字,牵引整个课堂,让人不知不觉,享受其中,这便是专家的风采,语文的精彩!
于“效”字上现成果
语文课堂的成果,体现在学生。一堂课,短短几十分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高效”是很不容易的。其实,个人感觉,所谓高效,简单地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即通过一堂课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再简单点,就是落实好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专家们的课,无一例外地都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力求在课堂这“半亩方塘”中,引导学生提升语文能力,享受语文世界的“天光云影”。王栋生老师温暖地说:学生要减负,老师更要减负,要“聪明”地减负。一语中的,将“减负”落在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设计高效作业,最终收获高效。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语文教学,就是唤醒,立足语文课堂,一点点,一步步,唤醒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次学习,站在语文教学的新的起点上从内心深处重新思考“双减”政策,重新反思自己的课堂,明白语文教学之路漫漫修远,此段学习已画上句点,但学无止境,它将开启我之后教学探索的新征程,愿,学习之旅,一路璀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