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自己能够快速阅读,就用视觉卡片。
很多人抱怨,抽不出时间来看书,或者有些人看完了一本书也不知道到底在讲什么。其实人脑的记忆力更倾向于视觉化的事物,如果把一段文字变成一张图片或者一张卡片,记忆下来就会容易很多。
明白缘脑的工作原理
每当人脑接收到一条新消息时,缘脑就会首先被激活。
比如:你曾经成功地完成一次产品展示,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自然会更加乐意接收此类任务;但如果你有一次失败的经历,那么缘脑在下次接收同类消息的时候,或许就会亮起红灯。
缘脑按照严格既定的模式来完成工作,只要成功一次,就会获得长期通行证,因为心理上的积极反应对人类生存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另一个角度,如果我们墨守成规,始终遵循既定的工作与学习模式,我们就永远学不到新的知识,无法取得进步。
回到学习的话题上,缘脑的工作原理会使我们越来越抗拒学习。这使得我们在接收新消息时,自动屏蔽了许多至关重要的内容,从而加大了我们的学习难度。
不管我们之前的学习方式多么低效,缘脑都会固执的认为:我一直用这种方式学习,而且我至今仍然活的很好,没必要做出改变。
虽然新的学习技巧能够让我们学的更快、更好、更轻松,进而将学习所引发的情绪从消极变成积极,但首先我们必须说服自己的缘脑。

很多人觉得读书一定要整本看完,其实不是的,读者不能被作者牵着鼻子走,我们要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视觉卡片是一种非常节省时间的笔记法。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常规的线性笔记里,90%的字词都是多余的。而视觉卡片可以让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少写很多字,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制作视觉卡片的三个步骤
1. 把握整体文章结构
理清楚行文结构,是为了能找出视觉卡片第一层次的主干信息。最好的方法是看目录,看一级目录和下面细分的小标题。在脑海里找出自己需要的第一层次的宏观结构。
2. 提取关键词
有了第一层的主干信息以后,下一步就是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选择用关键词来代替重点信息,这样可以避免摘抄大量完整的句子。
每两个关键词之间,你可以用最简单的横线或者箭头来连接,并且在横线上写上表明两者之间逻辑关系的词,比如:“因为”、“所以”、“相反”、“或者”这样简洁的词,往往能够让你的笔记呈现更加清晰的脉络,从而简化将来的复习过程。
下面推荐一张做课堂笔记的模版

在左边一栏记录课程的要点,也就是第一层次的内容,起到一个目录的做用;
中间一栏,你可以跟着老师的速度,记录下从属于每个不同要点的所有关键词,老师没讲一个新的要点,你就在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在中间一栏继续记录关键词,以此类推。
右边一栏是让大家补充内容的,当你课后整理笔记时,肯定会进一步思考其中的某些内容,或者在课本当中读到一些内容,你也可以补充到右边一栏里面。
另外,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时不时的对前面讲到的内容进行补充,有了右边这一栏,你就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跳回到相应的部分,而不用担心把重要的内容随便乱记。
3.画出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梳理出行文结构和所有关键词之后,我们还需要画出他们的逻辑关系。完成了这一步,你才能确定已经理解了整片文章的意思。
这一点在传统的线性笔记里面做不到的。
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
很多人提到读书,都会觉得自己看不进去,吸收不了,那是没有用对方法。
学了方法,不去用也不能代表你已经学会了这个技能。
所以,现在你可以随便拿一篇文章,在阅读完一个段落之后试着做一张视觉卡片。强调一点:刚开始感觉困难很正常。因为不管在学校或者工作岗位上,都没人教过我们使用这种方法。
视觉卡片主要是训练个人学习能力的练习。如果学会运用,将能让你的阅读过程变成一种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