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弱国向强国发展的改革之路,都是充满着血雨腥风,都是崎岖坎坷的。任何改革既有动力也有阻力,阻力大于动力,改革就会搁浅;动力大于阻力,改革就能推进。旧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被改革动了奶酪,必然会成为改革的阻力。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改革。秦国的旧贵族是改革的阻力,也是阻挡国君权力集中的强大力量,商鞅变法的改革是如何如何削弱改革阻力呢?
第一,走为上计。
以迁都脱离旧贵族的势力范围。秦献公二年,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进河西之地的栎阳。秦旧贵族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雍,秦献公通过迁都来摆脱旧贵族的控制。这为秦孝公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二,意志坚定。
秦孝公的强力支持是对反变革的旧贵族的压制。为改变国家的羸弱的面貌,秦孝公是商鞅变法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他也说服皇室支持变法。但这些还不够,还必须有强大的实力。这一实力就是秦孝公掌握了军权,而且在秦军中威望极高。这使旧贵族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变革。
第三,以新代旧。
秦国的统治者必须找到替代旧贵族的新生力量。旧贵族一旦成了改革的阻力,就难以为国君所用。如果没有新的政治力量的及时补充,旧贵族让能威胁国君以组阻止改革。秦国推行郡县制,通过开放的人才选拔机制,从六国吸纳人才。新的政治力量的形成,建构了新的忠诚体系,使秦孝公和商鞅有了政策执行的行政支持力量。
第四,群众基础。
塑造支持改革的强大社会力量。商鞅通过废除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使大批脱离奴籍的人和底层人士得到提升经济社会地位的机会。底层人士、奴隶、进入秦国的外国人都从商鞅变法中获得了巨大好处,从而成为变法的支持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