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琴的一句话说得蛮好:“每一次看照片我都觉得两年前的那一天真好看,但是两年前的那一天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好看过。”所以善待你的每一个今天,两年后再看你的今天再好不过。如果你觉得什么事情美好,那是因为你在当时的情境里,是最真挚天真可爱的自己。
——写在前面
整理电脑,发现2016年的3月25日写的一篇文字,题目也是这个。
现在看起来以前我真的是个傻白甜,但是心态却出奇的好,现在比起九年前,得到的有太多,但是再也没有我奶,叫我回家吃饭了。原本这个季节,周末回去,带孩子放风筝,看看田间地头的草芽子冒头,在吃一顿奶奶做的饭,看着她喂鸡喂狗,再铲一茬今年春天的第一波韭菜。以前觉得有祖母在,就有家在,现在回去都是母亲和父亲在忙碌,一下恍然间觉得他们不知不觉也老了。我的老祖父,还想着看一看门,什么是传承呢,是年轻人不断离开农村寻找更好生活更好机会么?可是似乎故乡和老屋最能安放灵魂,看起来远行和回归,到底哪个更具价值?
我也不得而知。最近看了《图解西藏生死书》和南怀瑾先生的《人生的起点和终站》。昨天在图书馆借了《轴心时代》和《毛泽东传》上下。好像祖母去了以后突然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我一边看着她饱受病痛的折磨一边学习临终关怀觉得应该祝福她往生极乐,一边我其实从心里压根就没有接受她已经离开的现实。感觉很拧巴,也很难过,最近就没有睡好,常常半夜醒来。不知道爸爸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妈妈说,直到给奶奶穿衣服那天她还觉得不现实,不至于。
常常看一些关于生死关于另外一个维度的东西,可能是我想知道祖母去了哪里,她过的好不好。我就知道了是可以在上香的时候祝福她的,然后在她离开我的那天我可以知道她去了哪里但是这些都是我后来通过看书学习了解才懂的,离开的那天我摸了摸她的手,后来嘴巴里给她放了三颗糖。用我现在学到的知识回想她什么时候在进行四大分离,要是早点明白这些,我可能为她能做的更多一点比现在更好一点。
这可能是我最不欢喜的一个春天。我不想脱下送她时候的黑棉衣也陪着我妈做鸡肉蒙卷子,我想起小时候这个季节可能和她一起挑野菜,吹蜜儿......可能这样她就会一直在我们心里。
但是因此我也获得了更多力量,就像姑娘说的她一直在保佑我们,再也没有我害怕的东西了,从此坦荡一切无谓。
是个出生在秋天的人,但却总是对春天那么敏感,每年一到这个季节就没来由的兴奋,过度兴奋;激动,相当激动。难得有点闲暇,坐下来在这个春天的午后,噼里啪啦的敲敲键盘码码字。刚刚老巴图回我信息了,好开森~还以为,有些人就要这样失去了。还好,陪伴和关注一直在。还有亲爱的顾老师,也已经做妈妈了,真好,春天,就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当整个人都静下来的时候,便能看得清自己的脆弱、敏感、焦虑和不安宁。慢慢的在明媚的春光里和糟糕的情绪握手言和。看着自己从前码的字,想起很多一路上走来的人,她们都可安好吧,她们都在哪里啊。
最最怀念的,还是当年自己一个人奋力拼搏的时光,如独行侠般穿梭在校园今夜的星光下,明早的佛晓时,什么都没有,却有一种孤勇,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地要往前走,要努力,要力透纸背,要坚持梦想,为之飞翔。那些曾经给过我温暖和关心的罐头们,黛米们,如今都是心头的星光点点。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你总会遇见一些人,他们有的给你一些温暖以支撑你走过最艰难的岁月,有些教会你一点道理,还有人,就是为了留给你一些青春的回忆,当你走过风走过雨,迎着雪再去回望,那些还能留在你生命里的,都是贵人。
比如小丫,勺子,老巴图,顾老师,枸杞子,其实他们一直都不曾离开过我,索性,前方有路,并不孤独。
七八岁,十三四,十七八,二十一二,饼干先森从来不曾出现在我二十三岁的生命里,也几乎不怎么去巴拉巴拉翻看曾经的东西,但是你看,他总是说,请多指教,余生里我们都在一起,然后每天早晨叫我起床吃早餐,然后每天做我的御用驾驶员......
明明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明明眼前岁月静好,可是我这个文艺的小女子呀,有时候还是会天马行空一番,人生,总不该没了想象不是,偶尔发发呆,也偶尔做做梦。新婚燕尔的磨合,就像是老榆树上的榆钱一样,风一吹就哗啦啦的,等到风停了,又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愿不改初心愿你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千万不要忘记彼此相爱,也千万不要忘记去完成各自的梦想和追求。
菁大毛,你奶奶叫你回家吃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