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白都觉得一定要准备好了,再开始,可是什么样的时候,才是你准备好的时候呢?
当我准备好了之后,再开始,很多人往往都有这样子的想法,但是他们后来才会发现,这只是自己一个偷懒逃避的借口而已。但是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时不我待了吧,除了遗憾,还有什么呢?
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
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
而是你本可以!
一,当你准备好的时候,再开始的情况
在你准备好的时候,别人不是也在同时准备吗?
那当你准备好的时候,你如果发现这个产品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你要怎么办?
你在准备的过程当中一定是花费很多时间,精力,金钱等所有你能够投入的资源,这个过程一定是漫长的,在你这一系列漫长的准备过程中,你有观察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会不会已经有同样功能的产品出现了?或许它比你的更好呢?
如果是这样,那你这么漫长的准备有意义吗?
嗯,很多大咖都说:只有你开始了,才会有准备好的时候。
因为在一步步做的过程当中,你会慢慢的发现,你的产品应该需要往这个方向调整或者往那个方向调整,哪一些方面是需要忽略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点,所以这个过程其实就会慢慢的,对产品已经是一个不错的迭代了,同时它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二,边准备,边开始的情况
制作一个最小化可行的MVP产品,先推出市场,再持续迭代版本,这样是不是更好呢?
就像我自己在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从开始学到收费咨询,其实还蛮快的,也就才一个多月吧,很多小伙伴私信我问:你是怎么样做到的?
那我是怎么做的:
1.开始学习课程,持续一个半月每天的课程以及对练习。
我在四月份开始了新精英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课程学习,嗯,就是古典老师旗下的。
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
①如果你有想学的东西,一定是要找头部的,但是同时需要明白的是这个头部会不会对你的能力要求太高了?它适不适合现在你的认知?是你踮踮脚就能够的着的吗?如果不能,那你就需要先换一个稍微现在对你来说比较能做到的东西。
②还有就是可能呢,老师是很厉害,但是他教的东西能不能实操落地?你能不能复制?老师厉不厉害不是重点,要看出来的学员是不是都是厉害的,那就说明是可复制的。
2,勇于参加21天的进阶营,看到机会就先抓住。
新精英对学员的设置路程特别好,在学完基础班后,可以申请加入21天进阶营,好像说不是所有申请都可以通过的,所以呢,在收到通知的时候,虽然我刚报的测评班也刚刚开始,怕自己会忙不过来,犹豫了几天。
但是呢,还是选择了推自己一把,试试吧,不逼自己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呢?只有主动逼自己走出舒适区,才会有进步。事实呢,也确实如此~
3,测评班同时进行ing~
测评班的学习让我更加透彻的加深理解了基础班的内容,虽然呢,经常会测评班和进阶班有点串群,资料偶尔也会有点乱,但是呢,这个过程也更加锻炼了我多重任务处理的能力,惊喜的是我居然收获了写作习惯的养成,这个习惯我喊了几年,用了各种办法都没有养成。
4,创业课的学习
我同时还在上创业课,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我想要做的创业是什么。但是我觉得不能是那种,就是:我要创业!然后投了很多时间金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我需要先有一个创业的思维,再去打磨,需要先提前准备。
这里呢,很神奇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职业生涯规划师,那怎么用创业思维做呢?
5,嘉宾的分享——简书一哥:彭小六,现在的行动派内容官,洋葱阅读创始人
因为前一晚要对练,不能听直播,第二天才开始听,从他的分享中,我得到了启发:利用攀登珠峰的模式:我打造了一个比较好玩的事情,同时呢,我收获了一个年度客户。
从我知道到做到,就用了不到5个小时呦!
所以呢,如果那个时候,我一直想的是一定要准备好了,再开始,那就没有现在的客户啦!
所以呢,去做,会发现你自己不同的可能性,分享一段自己特别喜欢的话:
你怎么用同一个自己去换不一样的未来呢?
凤凰浴火才能涅槃,
肌肉撕裂才能重组,
经历风雨才会有彩虹!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