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去农村老家参加了一个葬礼。死者是一位老村医,德高望重,儿孙众多,用的棺材又厚又重。抬棺材的人看着心里就发怵。一位在外打工年轻人说:有的地方开始用挖掘机下葬了,要是用的话可以去联系一下。
谁知挨了管事老人的训斥:“胡闹!不怕让人笑话吗?那都是没有人缘的绝户头才用的。我们族里有过那事吗?也不怕丢了祖先的脸?”
这个村的风俗是抬棺材不用杠,用手从院里抬到大门外的灵车上,这叫做出棺,一个壮汉站在棺材的前面,背对着棺材,双手反手后背抠着棺材底,是用脊背顶着棺材。村里管这个叫做扛材头。一左一右两个人用手抬着棺材底的两个角。前面这三个人一般都是熟人。要配合好,虽然只有几十米,一个人脚步不稳,就容易把重量转移给另两个人,极容易容易出事故。
就这套活儿,没有六七个壮汉,十几个人帮忙,根本就干不了。
后来,训斥年轻人的老人去世了,他是村里第一个使用挖掘机下葬的,他倒不是绝户头,也不是没有人缘。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回来的一帮年轻人都开着小汽车。往院里一站,都跟豆芽菜一样。老人的两个儿子自己就主张用挖掘机。
现在村里有白事都是毫无争议,顺理成章的都用丧葬一条龙服务,没有人再纠结是不是用挖掘机下葬了。
人离开工作岗位两年就和社会脱钩了。外面的新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和年轻人的观念也不一样。不要说指导工作了,人家不嫌弃你就不错了。
我二叔快80了还经常训斥年轻人菜。他说的这个菜和我们说的菜鸟的菜不太一样。菜鸟是笨,不熟练。他说的菜是豆芽菜,没有力气。
二叔年轻的时候有名的力气大。人们在打麦场上比赛扳碌碡,别人是把碌碡竖起来。二叔一哈腰能把碌碡抱起来。
当时人们都羡慕力气大的人。就像评剧《刘巧儿》里面唱的:我爱你身强力壮能劳动------
当时我们本家就有几个膀大腰圆的壮汉。村里盖房打夯、上梁都请他们。现在一个村子里也找不到几个这样的人。就是有这样的人,人家也不干这样的活儿。
二叔家盖房子有两棵树碍事儿,也就碗口粗细。锯倒在院子里放着,儿子把厂里的叉车开来准备装到拖拉机上,惹的二叔一通骂:“能吃不能干的菜蛋!这点活还用机器?”,说着冲过去弯腰就抱那棵树,虽然被家人拦住,但是腰那么一抻,过后疼了好几天。当然人家没喊疼,只是别人看着他走路感觉他疼。
年轻人喜欢畅想未来,老年人喜欢怀旧。所以人老了少说话。 新情况不了解,说来说去就以前那点事儿,没人愿意听。实在想说就在头条上写一写这类怀旧的文章消磨时间。没人看用一个指头就划过去了,不至于惹人讨厌。











网友评论